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ID:685114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8

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1页
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2页
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3页
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棉铃虫防治-图文识别技术棉铃虫(Helicovepsaarmigera)属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是棉田重要害虫。黄河流域发生量大,长江流域棉区间..棉铃虫(Helicovepsaarmigera)属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是棉田重要害虫。黄河流域发生量大,长江流域棉区间歇成灾。90年代以来多次在棉花上大暴发。为害重的地块棉株嫩顶和幼蕾被害率高达90%,个别地块甚至将棉叶吃光,形成光杆。棉花棉铃虫幼虫(黄绿色)【为害特点】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幼虫在苞叶内蛀食棉蕾,蛀孔处有粪便,

2、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被害棉铃遇雨易霉烂脱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头胸青灰或淡灰褐色;前翅青灰或淡灰褐色,基线为双线,不清晰,亚基线为双线,褐色,呈锯齿形,环纹圆形,有褐边,中央有—褐点;肾纹有褐边,中央有一深褐色肾形斑,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2个褐色纹;后翅灰白色或褐色,翅脉深褐色,端区棕褐色,较宽,缘毛灰白色,基部有一褐线,后

3、半部不明显;腹部背面青灰或淡灰褐色。卵半球形,长大于宽,纵棱达底部,初产时乳白,后黄白色,孵化前深紫色。幼虫多数6龄。1龄幼虫头纯黑色,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表线纹不明显,臀板淡黑色,三角形。2龄幼虫头黑褐色或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缘各出现1淡色纵纹,臀板浅灰色。3龄幼虫头淡褐色,出现大片褐斑和相连斑二点,前胸背板两侧绿黑色,中间较淡,出现简单斑点,气门线乳白色,臀板淡黑褐色。4龄幼虫头淡褐带白色,有褐色纵斑,小片网纹出现,前胸背板出现白色梅花斑。5龄幼虫头较小,往往有小褐斑,前胸背板白色,斑纹复杂。6龄幼虫

4、头淡黄色,白色网纹显著,前胸背板白色,体侧3条线条清晰,扭曲复杂,臀板上斑纹消失。老熟幼虫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体色淡红、黄白、淡绿、绿色、黄绿色、暗紫色和黄白色相间。蛹纺锤形,初蛹为灰绿色、绿褐色或褐色,复眼淡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有光泽,复眼褐红色。【发生规律】在我国由北向南一年发生3—7代,在辽宁、河北北部、内蒙古、新疆等地一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华南地区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际附近的土中越冬。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各地主要发生期

5、及主要为害世代有所不同:长江流域5—6月第1代、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华北地区6月下旬至7月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东北南部7月、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2代、第3代是主要为害世代。成虫多在19时至次日凌晨2时羽化,羽化后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隐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在开花植物间飞翔吸食花蜜,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对新枯萎的杨树枝叶等有很强的趋性。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配,2-3天后开始产卵,卵散产,喜产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产卵部位—般选择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初孵幼虫取食

6、卵壳,第2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食幼蕾。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进入暴食期,多为害青铃、大蕾或花朵。老熟幼虫在3—9cm处的表土层筑土室化蛹。高温多雨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干旱少雨对其发生不利。干旱地区灌水及时或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棉田,前作是麦类或绿肥的棉田及玉米与棉花邻作的棉田,均有利于棉铃虫发生。【防治方法】种植抗虫品种二栽培BT基因抗虫棉,深翻冬灌,减少虫源。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消灭部分—代蛹,降低成虫羽化率。田间结合整枝及时打顶,摘除边心及无效花蕾,并携至田

7、外集中处理。7—8月结合棉花根外追肥,往棉株上喷1%—2%过磷酸钙溶液,可减少着卵量。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安装300W高压汞灯1只/亩,灯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灯更好。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防治。第一次放蜂时间要掌握在成虫始盛期开始1—2天,每1代先后共放3—5次,蜂卵比要掌握在25:1,放蜂适宜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如果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要适当加大放蜂量。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时期喷药防治,以卵孵盛期喷药效果最佳。每隔7—10天喷1次,

8、共喷2—3次。喷药时,药液应主要喷洒在棉株上部嫩叶、顶尖以及幼蕾上,须做到四周打透。并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在棉花生长前期重点防治棉田2—3代棉铃虫,在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时期可用持效期较长、杀卵效果好的药剂:一百定(8.2%甲维·虫酰肼)20毫升兑水喷雾15公斤喷雾;20%毒死蜱·辛硫磷乳油100—150ml/亩;15%阿维·三唑磷乳油60—70ml/亩;40%柴油·辛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