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

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

ID:6854163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8

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_第1页
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_第2页
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_第3页
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上传:朱先俊    更新时间:2012-5-2623:14:54在转变中——从肤浅触摸到直接介入——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再思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探究之后的评价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关注。但我们感觉到,自主探究还应充分考虑到探究的主体、探究的过程、探究后的深入。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补充阐述了我们从“人为”走向“为人”、从“截流”

2、走向“源流”、从“苍白”走向“丰富”的思考和实践。〔关键词〕:自主探究   内隐经验   归纳   探究时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跨出了厚实的步伐。然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依然感受到强大的惯性在引导着每一堂课的演绎方向,教学实践中的自主探究,往往在预设目标上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这在表面上看来是操作问题,但从根本上看,是对教学理念的迷失或犹豫不定。“良好的教育就是系统地给学生自己发现事

3、物的机会。”重温数学教育思想家波利亚所倡导地教学缄言,使我们再次驻足,审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期盼数学真正与探究同行。一、对探究主体的审视——从“人为”走向“为人”案例举隅: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人教版第十二册)。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大米装满圆锥体容器,分次倒进圆柱体容器。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倒三次正好把圆柱体容器倒满。于是得出探究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现象分析:也许是因为教师们感受到了自主探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也许是自主探究已成为一种时尚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感觉到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知识,总会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很是闹猛。就案例呈现的教学过程,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学生的演示还是探究?自主探究到底是为了学生,还是因为教师的需要?就像案例所示,很多时候所谓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操作,在形式的探究上进行着“漂亮”的接受,好象葫芦掉到井里面,看似沉下去了,但仍浮在水面上。众所周知,自主探究应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它就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在学生产生从知识进行推理的角度获取新知而不能,产生

5、强烈的操作欲望时(“愤悱”状态时)出现,并让它根植于贴近学生实际,又逼近数学本质的情境中,使情境更具思考性。当然,学生所处的生活层次不同,他们对数学感受也不尽相同,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我们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策建议:1.设置层次梯度   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性来组织教学。而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有动机激励,应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而“会学”并“坚持学”。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首先要注意它的层次性。低年级学生无论是知识

6、水平,还是思维能力都比较低,他们还不能自觉地对各种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不应要求他们去探究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更适合他们的可能只是基于其中某一现象、某一部分,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即可。而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步让他们独立或分组加以探究,并总结简单的规律,甚至可以让他们根据问题自己设计探究的情境,制订计划,提出假设或猜想,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发现对象的共同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对同一年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根据他们的认知差异,考虑探究目标的坡度,便于

7、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2.选择探究方式    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探究目标的层次性,同样,探究的方式也应具有针对性。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却又无序,数学基础知识又相对较少,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应以开放性探究为主。就探究内容而言,有些探究的内容通过对网络资源、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或他人的生活经验的整理归纳即能获取知识,这时,应以主动接受式探究为主,如果此时给予过多的指导,更易导致束缚,遏制智慧的迸发;而有些内容需要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记录等,如:水龙头在单位时间

8、内滴水情况的统计,此时应让学生去自主操作,自主发现,获得感受,即发现式探究。二、对探究过程的审视——从“截流”走向“源流”案例举隅: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后,出示巩固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乘特快车要14小时,乘普通快车要21小时。哪种火车的速度更快些?(人教版第十册p96页)学生探究时均未质疑,大组交流也很“到位”,分别求出两种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和,比较两数的大小后得出结论,乘特快车快些。现象分析:整个探究过程很是顺畅,学生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