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

ID:6859037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8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_第1页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_第2页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_第3页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一、触电触电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损伤包括外损伤和内损伤。触电可造成体表人口和出口伤,均由电能通过身体产生的热能所致。触电伤员轻者造成机体损伤,功能障碍,重者死亡。◆触电现场表现轻伤触电部位起水泡,组织破坏,损伤重的皮肤烧焦,甚至骨折、肌肉、肌腱断裂,能发现两处伤口。重伤抽搐、休克、心率不齐。有内脏破裂。触电当时也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现场急救: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

2、触电。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二、溺水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另外,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溺水现场急救致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现场急救: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附;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三、火灾1、由起火层

3、,采取低姿势迅速往横的方向由安全门梯逃生。2、非起火层,则可使用防烟袋,采取低姿势逃生,如无法逃生可在窗口、阳台呼救。3、沿墙壁逃生易找到出口,且不被掉落物击伤。4、千万不可冒然跳楼。5、安全门梯是最主要、最好的逃生途径(安全门保持常关,但不可上锁,遇火灾才能隔绝烟火,才能利用安全梯逃生)。6、火警发生时第一任务,先叫醒大家,通知邻居大家尽早逃生。7、逃生过程需要换气,应将鼻尖靠近墙角或阶梯角落来换气。8、为了保住安全,要经常维护消防安全设备性能。四、地震时的应变要领1、大震预警现象地震虽然来势汹汹,但可能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们带来某些临震的宏观现象,称为大震

4、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初期震动、地声和地光等。1)地面初期振动:人们感到大地在“颤动”;2)地声: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强烈、怪异,如雷鸣、大炮或机器轰鸣、狂风呼啸、大树折断声,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3)地光:持续几秒到几分钟,明亮而恐怖,五光十色,呈片状、带状、柱状、球状等,亮如白昼;但树无影。大震预警时间一般为十几秒。地面首先微动(先颤),此时伴有地声和地光;然后地面大动(后晃);进而房屋倒塌,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地震远近与强弱前已叙及,地震时人们感到“先颤”、“后晃”。随着震中距的加大,“颤”与“晃”的时间差会加长,强度会减弱,在一定范围

5、以外,人们就感觉不到“颤”,只感到“晃”了。 因此,地震时您如果感到颤动不明显,只感到晃动,且比较轻微,说明这个地震离您较远或刚刚开始,一般有十几秒“预警时间”,您可选择合适的避震场所;反之,地震时您如果感到上下颤动,又感到晃动,并且比较剧烈,说明这个地震离您较近或地震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如果颤动和晃动都不太强烈时,说明震级不大。 3、瞬间抉择(1)室内避震:室内房屋倒塌以后,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被称为避震空间或“安全岛”。例如,炕沿下、床下、桌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角;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2)

6、室外避震:拟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到至高点。 注意: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胡同、架空管道、高压线、变电器、桥梁、山坡陡崖、危岩滚石、河岸地带。汽车司机拟在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拟采取紧急制动措施。(3)学校、工作岗位避震:拟躲在桌下或大设备下;特殊部门应按地震应急预案运作。注意:关闭机器和易燃易爆有毒物阀门、切断电源。(4)公共场所避震:拟选在排椅下、舞台脚下、课桌下、讲台旁、柜台下。五、烧伤及烫伤烧伤和烫伤由火焰、沸水、热油、电流、辐线、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物质引起。最常见的是火焰烧伤、热水、热油烫伤。 烧伤和烫伤首先损伤皮肤,轻者皮肤肿胀,起水泡

7、,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能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危及生命。◆现场急救1、立即脱离险境,但不能带火奔跑,这样不利于灭火,并加重呼吸道烧伤。 2、带火者迅速卧倒,就地打滚灭火,或用水灭火,也可用棉被、大衣等复盖灭火。3、冷却受伤部位,用冷自来水冲洗伤肢冷却烧伤处。 4、脱掉伤处的手表、戒指、衣物。 5、消毒敷料(或清洗毛巾、床单等)复盖伤处。6、勿刺破水泡,伤处勿涂药膏,勿粘贴受伤皮肤。7、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8、迅速转送医院。六、交通事

8、故(—)交通事故致伤因素 撞伤;挤压;碾挫;减速;烧伤和烫伤等。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