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

ID:69145628

大小:17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10-29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1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2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3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4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5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6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7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8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9页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清水池及管道安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水池及管道安装施工方案-.可修编.-.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5.1、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控制方案〔一〕技术依据1、GB5026-93?工程测量规?。2、施工图纸及招标人提供的建筑红线和基准高程点。〔二〕定位轴线控制定位轴线确实定根据规划局给出的坐标点,将本工程轴线用经纬仪、钢卷尺定位。〔三〕标高确实定及传递首先根据图纸及现场给定的+0.000标高,用水准仪抄至现场固定建筑物上作固定标识,并做好保护工作。〔四〕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根据本工程的根底构造以及地质情况,我局将本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建筑四周及

2、变形缝处框架柱的+0.000标高以上200mm处。沉降观测点不超过12米设置一个。2、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设置完毕,应进展首次观测,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每一层框架施工完毕应观测一次,砌体和装饰工程施工完毕后观测一次,然后到全部竣工后观测一次。使用后第一年每季度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并应做好每一次观测的质量记录。5.2、土方开挖根据现场红线及开挖深度,确定开挖边线,然后用挖掘机分区段一次性挖至设计施工标高,自然放坡,土方由翻斗车随时运往倾倒地点,根底四周作1.5m高围护,四边设上下

3、钢梯各一部。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2、根据设计标高,挖土至标高上300mm处停顿,进展人工清底,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人工进展。3、根底开挖选择反铲挖掘机一台,自卸汽车配合运土。4、土方开挖前应认真测量、放线,现场技术负责人应认真复核。按规定留工作面及排水明沟尺寸1.5m,放坡按1:0.33,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在距坑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人工修帮、清底。6、根底开挖完毕后,应会同勘察、设计单位验坑。-.可修

4、编.-.5.3、土方回填1、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2、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200-300mm,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素土不小于0.93。3、回填前必须排除积水,去除含水量较高的浮土和建筑垃圾。4、回填前应对根底进展检验验收,并且办理好隐检手续。5、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和厚度。6、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然后测密实度,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7、回填房心和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先用人工在两侧及上部

5、夯实。所有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应配合人工进展夯实。8、填方全部完成后,外表应进展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5.4、钢筋工程5.4.1钢筋及焊接材料钢筋按?03G101-1?表示,钢筋选用HPB235、HRB335热轧钢筋。钢筋施工进场检验应符合: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0。所有进场钢筋及焊条,要及时进展规格、品种、质量数量验收,首先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6、钢筋的规格直径及半成品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设计、规要求。按施工进度和流水段分批运至现场,且必须保存标志牌,并按规格、级别、型号等进展标识、码放整齐。5.4.2钢筋绑扎与安装1、柱钢筋绑扎〔1〕绑扎顺序: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2〕绑扎方法: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3〕柱箍筋绑扎: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

7、转角局部的相交点成梅花交织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织布置绑扎。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梁筋工艺流程:支梁底模及侧模→在底模划箍筋间距线→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及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及主筋并绑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可修编.-.放置保护层垫块,主次梁同时配合进展。〔1〕梁的纵向主筋d≥20,根据绑扎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直螺纹连接接头,梁的受拉钢筋接头位置应在支座处,受压钢筋接

8、头应在跨中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5d区段〔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2〕在梁底模板及侧模通过质检员验收后,即施工梁钢筋,按图纸要求先放置纵筋再套外箍,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织布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穿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