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

ID:6923739

大小:39.4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31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_第1页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_第2页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_第3页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_第4页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时报》:“文明”与“生态”(王中宇)b时下,生态文明已成为热门话题。   而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态危机。从能源角度,人们发现推动工商文明的石油已经不可无限采掘,而人类对石油的需索却持续增长,至今看不到尽头。从水资源的角度,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日益蔓延。从耕地的角度,耕地减少、表土流失正未有穷期,而人口却在持续增长。从大气的角度,全球变暖已被证实,异常天气日渐频繁,而温室气体浓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物种灭绝速度之快、之无法遏制,几近令人绝望。   对生态文明而言,我们面对的难题不是写实,而是

2、设计——思考一个尚不存在的文明,探索其基本理念与机制。从根本上说,生态文明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是灵魂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与之相比,历史上无数被称为革命的宏大事件,不过是轮回中的一个环节。 “文明”与“生态” 王忠宇 文明:在什么意义上理解   生态文明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挂在嘴上,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写在文件中,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文明”一词在汉语中事实上对应于多重概念,如一个衣冠不整、言辞粗鄙的人可能会被视为不文明或没文化。经常与“文明”混用的“文化”则更泛滥,茶文化、酒文

3、化、饮食文化之类尤其发达。这个意义上的文明指的是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所说的文明,指的是社会生活的整体。观察角度不同,划分文明的准则各异。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有人识别出采集狩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有人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两类角度的隐含前提是:各个文明是随着时间演进而更替的。   也有人不认同这个隐含前提,如亨廷顿就从宗教的角度将文明识别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教文明和其他一些较小的文明。以笔者有限

4、的阅读,其始作俑者似乎是汤因比。他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和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在成熟的文明中,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安第斯、玛雅等6个直接诞生于原始社会,是第一代文明;赫梯、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等15个则由第一代文明派生出来。   在汤因比看来,文明社会最多超不过三代,时间不过刚刚超过6000年,与至少已有30XX的人类历史相比,文明的存在不过一瞬间。所以,在他心中,所有文明社会都是同时代的。需要关注的是导致各个文明成、驻、

5、坏、空的共性因素。   如果从社会整体的意义上来理解,从历史尺度来理解,生态文明与已有的各文明是什么关系? 生态文明: 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态危机。从能源角度,人们发现推动工商文明的石油已经不可无限采掘,而人类对石油的需索却持续增长,至今看不到尽头。从水资源的角度,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日益蔓延。从耕地的角度,耕地减少、表土流失正未有穷期,而人口却在持续增长。从大气的角度,全球变暖已被证实,异常天气日渐频繁,而温室气体浓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物种灭绝速度之快、之无法

6、遏制,几近令人绝望。1979年,中国宣布白鱀豚为濒危物种。1983年,立法保护白鱀豚,1986年剩余300头,1990年剩余200头,1997年只发现23头,1998年只发现7头,XX年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长江白鱀豚科考调查小组历时26天,调查了从宜昌至上海1700多公里的江段,也未能发现一头白鱀豚。XX年8月8日,白鱀豚被中外有关研究机构宣布为功能性灭绝。受到立法保护的大型物种尚且如此,无数小型物种可想而知。   这一切迫使人们思考:从历史尺度看,生态危机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危机?   政府间气候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报告,提供了

7、过去65XX以来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数据(见图一)。观察这些数据时,请记住,人类文明史不过六七千年。按主流的潜意识,其中只有工商文明被视为“文明”,而其他的则被视为“落后”或“野蛮”。而工商文明不过数百年的历史,它在全球的大扩张,不过一百来年。   数据显示,在过去65XX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波动始终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告诉我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自然形成了某种维持平衡的负反馈机制,正是这种稳定性使生态圈成为人类与文明的摇篮。   在进入文明史后很长时间内,温室气体浓度依然在这种稳定机制的控制下波动。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温室气体

8、浓度急剧上升,并明显突破了65XX来一直维持的上限。这意味着,存在了至少65XX的稳定机制在短短100年内就被打破了。而稳定机制被破坏的逻辑后果是:整个系统瓦解!   前面我们曾列举不同学者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