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

ID:6927016

大小:288.7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31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_第1页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_第2页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_第3页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_第4页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T 2072-2017 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22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072—2017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RulesofreleasingTrichogrammaforcontorlingthericeleaffolder,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2017-12-18发布2018-01-1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072—2017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金华市植物

2、保护站、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丽水市土肥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仲贤、田俊策、郭荣、郑许松、王国荣、徐红星、朱平阳、杨亚军、鲁艳辉、李阳。IDB33/T2072—2017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田释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等防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的蜂种选择、释放蜂量、释放适期、释放密度及释放次数、释放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本标准适用于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3、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2737.1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第1部分:稻纵卷叶螟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赤眼蜂Trichogramma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的卵寄生性昆虫,本标准所指赤眼蜂种群是可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卵的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等。3.2蜂卡Pa

4、percardattachedwithricemotheggsparasitizedbyTrichogramma将赤眼蜂产卵寄生后发育到某一阶段的米蛾(Corcyracephalonica(Stainton))卵剖腹卵,用无毒胶粘在规定面积的软纸或硬纸上,制成卡片,用于田间释放寄生蜂的一种商业化产品。3.3释放器Releaser用于放置赤眼蜂蜂卡或已寄生的米蛾卵的专用器具,羽化的赤眼蜂可通过其上的小孔飞出。3.4蜜源植物Nectarplant1DB33/T2072—2017可以为赤眼蜂提供花粉、花蜜或花外蜜源的植物,如芝麻(Sesamumind

5、icum)、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等。4蜂卡4.1蜂种选择优先选择稻螟赤眼蜂用于人工释放,其次可选择螟黄赤眼蜂等。地理种群优先选择本地的土著种群。4.2蜂卡质量赤眼蜂释放前应进行室内出蜂率检测。检测方法:在常温条件下,取5000个卵粒或5张蜂卡,待蜂羽化3天后,考察未羽化的卵粒数。计算该批次寄生蜂或蜂卡上的羽化出壳率。当羽化出壳率在70%以下时,蜂卡质量不合格,不得田间释放。4.3蜂卡包装运输蜂卡或释放器直立装入带瓦楞纸(使蜂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利于通风)的包装箱内,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其他货物混装;运输时通风,温

6、度在5°C~20°C,严禁重压、日晒和雨淋。4.4释放前蜂卡的存储根据田间情况,预定蜂卡。释放前的蜂卡储存于2℃~4℃的冷藏室内,释放前取出置于常温下,24h之内释放到稻田。5释放方法5.1释放适期根据稻纵卷叶螟虫情监测结果,于稻纵卷叶螟成虫高峰期至卵孵化末期释放赤眼蜂。5.2释放蜂量及释放次数每代稻纵卷叶螟一般释放3次,间隔3天~5天释放一次,每次放蜂15万头/公顷~24万头/公顷。5.3释放密度每公顷均匀设置75个~120个放蜂点,每点间隔约10m。5.4放置位置5.4.1释放器可直接悬挂在稻株、木棍、竹竿上。5.4.2蜂卡或释放器挂放的高

7、度与水稻叶冠层齐平,高温季节蜂卡应置于叶冠层下5cm~10cm。5.4.3蜂卡或释放器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5.5释放时间清晨5:00~7:00或傍晚16:00~18:00为最佳放蜂时间。避免大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放蜂。6注意事项2DB33/T2072—20176.1放蜂期间不宜使用杀虫剂,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6.2放蜂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宜大面积连片释放,有条件的稻田可以在田埂上种植蜜源植物,提高寄生效果。7释放效果评价7.1寄生率调查和计算方法放蜂当日,在放蜂田及对照田放置室内当天产下的稻纵卷叶螟卵50粒,于放蜂3天~4天后采回室内,在未寄生

8、卵开始孵化时观察统计赤眼蜂的寄生率。通常在采回室内后的第2天~第3天,被寄生卵开始变黑,未寄生卵不变黑或孵出幼虫。待被寄生卵全部变黑时,统计赤眼蜂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