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46898
大小:31.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31
《共建共享让群众得到实惠之研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共建共享让群众得到实惠之研讨今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是继发表“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重要论述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重要论断。这一崭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理论的内涵,是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阶段,市要
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共建共享”贯穿到具体实践中去,引导全市人民群众奋力打造好“一名城两基地”,把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富裕安康”的“东大门”。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建设是物质基础;共同享有是根本目的。一方面,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都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中,才能为和谐社会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没有“共建”,“共享”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体
3、现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共享”的实惠,否则,就难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因此,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并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去年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生活环境有了大的改善。XX年的人均GDP达到了13090元,人
4、均储蓄达到11300元,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95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319元。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切实解决“一保五难”等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四是扎实实施“春风暖人心”、“健康进农村”、“同享安居乐”等各项爱心工程,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的“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
5、共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动员各方力量,同心同德努力奋斗,通过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就有了盼头,长了劲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情就会高涨,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发挥出来,从而形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以长效机制保障“共建共享”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要注重务实为民,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始终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在改革发展中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
6、以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就业难”为重点,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振兴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健康进农村”巡回医疗安康工程,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要注重利益协调,努力实现社会公正,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切实增加城乡收入。不断完善社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农
7、村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灾害救助等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着力构建形式多样、功能互补、制度长效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倡导和培养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宣传和弘扬“开放、务实、创新、奉献”的新时期人精神,并以之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要注重社会管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服务功能,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确保群众
8、的利益诉求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平安”社会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