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

ID:6947107

大小:32.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31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_第1页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_第2页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_第3页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_第4页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关于XX镇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思考   XX年6月底,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吹响了我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响亮号角,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设定了愿景。在学习精神的基础上,我对鄂嘉镇实施民族文化繁荣示范作了初步思考。   鄂嘉是XX县最边远的一个镇,也是XX县人文最悠久之所在。据史书记载,鄂嘉“古为濮人居住之地,彝傣等先民发耕为生,属古哀牢国最南边之地域……”西汉以降,至民国初期,古XX县化分为摩刍、

2、鄂嘉二县;古鄂嘉县址多变,历属古哀牢国、永昌郡,大理国、威楚万户府,南安州。民国十四年,摩刍、鄂嘉二县合二为一重新恢复成XX县。鄂嘉现址位于哀牢山东麓,XX县西部,东临礼舍江与独田隔江相望,南与XX市镇沅县、XX县相依,北与XX市西舍路和新村镇毗邻。千百年来,汉、彝、回、哈尼、傣、白、拉祜、壮、黎、傈僳等10余个民族人民在那里繁衍生息。在朝代更替、治所变更中,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鄂嘉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在奋斗中凝聚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以“阿乖佬”、“阿苏嗻”为代表的山歌与以“倒攒”、“顺攒”、“攒花笙”、“闪闪笙”为代表的跳笙文化深得群众

3、喜爱;农历七月十五“哀牢山民族狂欢节”享誉省内外;明末清初以鲁魁山为中心的彝、汉、傣各族人民大起义、1855年杜文秀回族人民大起义、1856年“哀牢彝雄”李文学大起义写就了一部部鄂嘉民族英雄史诗。鄂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凝聚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近年来,鄂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始终把繁荣本土民族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为对鄂嘉山水风光、民族文化、自然风物作一次对外集中展示,XX年,时任鄂嘉镇党委书记的尹睿、任XX县文联主席的苏轼冰主编了《神韵鄂嘉》;为给各族乡土作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学艺术交流、展示舞台,在XX县文联的指导支

4、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筹备下,XX年,鄂嘉成立了XX县鄂嘉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继承、保护传统文化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XX年,镇文联对濒临失传、后继乏人的山歌进行搜集、整理出版《歌韵鄂嘉》;现党委、政府领导正组织主编《鄂嘉志》,该地方志将与清朝鄂嘉州判罗仰锜所著的《乾隆鄂嘉志》一起,构成忠实记录鄂嘉悠久历史的完整篇章。这些工作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然而,对鄂嘉这样一方古老的民族文化沃土而言,以上努力还未能展示当地民族文化之全部魅力,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多限于书面媒介,鲜有广播影视等更为农村老百姓喜爱的传播媒介,推进民族文化繁荣还有许多宝贵经

5、验需进一步向纵深推广,还有许多传统做法需进一步创新优化。   鄂嘉镇如何立足镇情,如何繁荣民族文化,助推民族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个人认为,实施民族文化示范可以遵循以下一般方法:   一是组建机构。民族文化不是天然产生的,一蹴而就的,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但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却应当有计划、有领导、有组织地整体推进。枝繁叶茂的民族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有意识的培育、建设和塑造而形成的。而这种培育、建设和塑造在现阶段必须有领导者的大力倡导,否则文化可能面临失传、消亡危机。长期以来,鄂

6、嘉镇比较重视文化惠民工作,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哀牢山民族狂欢节”一直是当地最隆重、最喜庆的民间活动。镇党委政府为借该节日充分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及融洽共处,坚持成立领导机构,并在镇财政级有限的情况下,不惜连年斥巨资筹备、组织。因组织有序,活动实效明显、影响深远,该节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活动场所亦被称为“高山情场”。当然,促进文化繁荣的组织机构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民间机构如学术团队或协会组织,可以成立“×××文化建设促进会”或“×××文化协会”等。为有效实施鄂嘉民族文化示范,可以借助“外脑”。即聘请具有民族文化专业理论修养的学者

7、协助。   二是调查研究。民族文化示范实施项目启动之后,要立即着手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调研要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恋文化、节日文化、体育文化、歌舞文化、宗教文化、手工艺文化。调研可采取资料研究、个人访谈、专题研讨、案例征集等多种方式。鄂嘉山歌调门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有“阿乖佬”、“仁义调”、“小乖佬”、“过山调”、“赶马调”、“冷气腔”、“苦情调”等,唱腔跌宕起伏,深受群众喜爱,是鄂嘉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但因唱词随意贴切,几为“临场发挥”或口口相传。为传播、保护山歌文化,鄂嘉镇在广泛的个人访谈、案例征集

8、基础上,整理出版了《歌韵鄂嘉》,成为外界了解鄂嘉山歌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是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包括资源评估和体系整合。鄂嘉民族文化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