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意义的探究

乘法意义的探究

ID:69483050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11-05

乘法意义的探究_第1页
乘法意义的探究_第2页
乘法意义的探究_第3页
乘法意义的探究_第4页
乘法意义的探究_第5页
乘法意义的探究_第6页
资源描述:

《乘法意义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乘法意义的探讨市耿马县耿马镇允捧完小——王任英摘要:小数乘法的意义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起着承前启后重要地位,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对他们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本质及特性正文: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根底,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根底。在人教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展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例如:8+8+8+8+8=40,5个8连加,可以表示为:8×5=40,式中的8表示一样的加数,叫做被乘数;式中的5表示一样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计算的结果叫做积。符号“×〞叫做乘号,“8×5〞读作“八乘以五〞或“五乘八〞。根据乘法定义,乘数最小应是2。但是,常常遇到乘数是1或者0的情况,因此,对乘法作补充定义:-.word.zl.-〔1〕当乘数是1时,

3、a×1=a〔2〕当乘数是0时,a×0=0特殊情况下,被乘数、乘数都是0时,那么0×0=0。关于二年级乘法定义的困惑这两天看了数学教科书开场学乘法。发现在的乘法教学和我们小时候讲的有很大的差异。如:4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同时板书)3×4=12“3×4〞读作3乘以4。一样加数是3,就在乘号的前面写3。有几个3相加呢?我们来数一数,1个3,2个3,3个3,4个3。有4个3相加,我们就在乘号的后面写4。“3×4〞表示4个3相加。3×4的含义是有4个3连续加,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因此4×3和3×4的含义是不

4、一样的。3称为被乘数,4称为乘数。书上讲的没有明确的定义,如果有三把香蕉,每把有两个的话,书上写,2×3和3×2都是可以的。并且,如果写上算式4×2,让学生画图来解释的话,需要画出两种,才算都对。比较奇怪。数学不是语文,一个问题的表述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3×4和4×3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含义完全不同。-.word.zl.-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在旧教材中分的非常清楚,但是学生却易记错,如今新课标下的乘法算式已经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4个3可以列成3×4与可以列成4×3,学生是方便了,教师却糊涂了,特别是教到

5、四年级小数的乘法时,5×0.3与0.3×5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怎么也说不清楚或者是不敢说清楚,读了?南方教师教育?用新思想去审视新教材中的“乘法意义〞一文,让我们对这类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下面关于“乘法意义〞的讨论,当时的结论根本上是赞同不必区分被乘数和乘数,后来的课程改革也是朝这个方向走的。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用新的思想去审视新教材中的“乘法意义〞,我们会有不少新的发现。一、新教材“乘法意义〞更接近乘法的本质。整数乘法意义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一本质在过去和今天的教材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形式上,

6、新教材允许把“4+4+4”改写成“4×3〞也可以写成“3×4”。反过来,也就是说“3×4”可以表示“4个3相加的和〞也可以表示“3个4相加的和〞。这可以说是“乘法意义〞的一次突破,使我们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更接近其本质,因为“3×4〞可以表示三种意义,以前只有一种意义完全是人为规定。二、新教材“乘法意义〞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如上所述,新教材“乘法意义〞不再是一个答案了。当我们解放自己的思想之后,回到现实中的数学之后,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思维空间突然变得宽阔了!如果让学生算“63×8+2×-.word.zl.-

7、63”,这种题型在过去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因为要理解它必须用到“交换律〞和“分配律〞,要不就会“拐不过弯来〞。今天的学生却可以十分自然地选择适当的意义而想到:8个63加上2个63不就是10个63啦!而这种如此简单的想法在过去会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或不严密的。因此,新教材“乘法意义〞解放了人的思想,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为创新思维的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三、分数乘法同样不必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有人提出“如果专家们真的考虑不区分分数乘法意义,将导致什么后果?想起来还挺可怕的。〞这种“可怕〞也许就是担忧学生会出现一些如上所

8、述的“不符合逻辑的、不严密的〞想法,于是“思念它性对数学的严肃、严谨的态度〞。数学本身确实以严密的逻辑体系的而成立,这也是使过去中小学数学成为机械、枯燥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这些早已严格论证过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非得像写数学论著一样让学生去承受吗?何况原来的想法不一定符合实际,如“乘法意义〞的唯一性就是一例。因此,在分数乘法意义中,同样不必区分4/9×6和6×4/9以及3/4×4/9和4/9×3/4之类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