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苏武传教案

【教案】苏武传教案

ID:69640055

大小:14.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11-08

【教案】苏武传教案_第1页
【教案】苏武传教案_第2页
【教案】苏武传教案_第3页
【教案】苏武传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案】苏武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心整理欢迎下载<苏武传>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2、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3、学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一、导入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这篇课文的文意;但是文言文的学习绝不能仅止于翻译课文,由于文言文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精华所在,分析苏武这一形象;二、理清思路苏武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在2-8自然段中完成的,请同学们给这一部分分层,概括苏武的遭受;2、3段:张胜与乱

2、,累及苏武;4、5段:卫律逼降,苏武怒骂;6段:流放北海,杖节牧羊;7、8段:李陵劝降,苏武严拒;三、分析苏武形象通过分层,我们不难发觉,在塑造苏武的形象时,班固运用了对比衬托和直接表现的手法;张胜、卫律、李陵与苏武苏武形成对比,北海牧羊是直接表现;细心整理欢迎下载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对比衬托的部分;1、关于张胜起因:虞常私自拜望张胜恳求杀卫律立功求赏;张胜草率答应;过程:事情败露,张胜把情形告知苏武求助;结果:审判虞常时因可怕被杀而变节投降;可见张胜是一个头脑简洁,见利忘义,没有骨气的人;面对这

3、件事,苏武有什么反应?语言: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行动:欲自杀;引佩刀自刺;可见苏武知识高远,使命感强,殒身不恤;请同学们摸索,“重负国”是更加对不起国家,“更加”是程度的加深,那么浅层次的“负国”是指什么呢?明确:对下属约束不力,不能预先发觉和阻挡张胜所做的错事;不仅促进和平的使命没有完成,反而使两国交恶;2、关于卫律细心整理欢迎下载齐读第五段,请留意体会卫律的语气和苏武的反应;卫律第一以审判者的姿势用武力相逼,苏武不动;又以富贵诱惑,苏武不应;见苏

4、武不应,卫律以为被说动了心,便进而逼迫,“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苏武忍无可忍,最终狠狠将他骂了一顿;请分析卫律和苏武的言行呈现了各自什么样的品行?通过卫律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卖国求荣,厚颜无耻,气焰嚣张的小人;苏武在这场斗争中始终威猛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表现了忠君爱国的崇高精神;2、关于李陵自读第七段,分析李陵是从哪些角度来劝告苏武的?明确:第一,告知苏武家中的种种不幸变故,打消其对家人的顾虑;其次,以自己的惨痛经受作对比,劝告苏武既无牵挂,不如投降;第三,汉武帝年迈昏庸,残

5、酷不仁,不值得效命;李陵实行了攻心的战略,每一句听起来都很有说服力,但是苏武仍旧不为所动;他除了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的话作了必要的义正辞严的答复之外,一概不理;当李陵仍想劝降时,苏武用“王”来称呼他,一下子转变了两人的关系,拒绝投降的立场特别坚绝;这里可以看出,李陵计较一已之得失,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自私自利,但良心未细心整理欢迎下载对比衬托泯;细心整理欢迎下载张胜头脑简洁,见利忘义,没有骨气苏苏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卫律卖国求荣,厚颜无耻,气焰嚣张四、课堂小结武李陵计较一已之得失,

6、知识高远,使命感强,殒身不恤威猛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忠君爱国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先,忠贞不渝;细心整理欢迎下载屈原曾说置:国家“利亦益余于心不之顾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抱负,纵然自私自利,但良心未泯;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沮丧;)”这句诗不也是苏武的写照吗?汉节在他手上,国家在他心中,他是大汉的臣,他更是中华的魂!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苏武对国家的大爱却在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五、作业:<赢在课堂>演练提升;六、板书苏武传班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7、和方法;2、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