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

ID:6977853

大小:1.64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18-01-31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_第1页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_第2页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_第3页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_第4页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线xx至XX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1.1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2)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限界净宽:0.75+0.5+3.5×3+2.0+1.0=14.75m限界净高:5.0m内轮廓净高:7.648m(设计标高至拱顶)内轮廓净宽:15.6m(3)汽车荷载等级:城一A级1.2、工程概况xxxx隧道位于xx市xx与xx之间,设计为双洞八车道(单向三个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上下行分离式隧道(出口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左线起讫点桩号ZK7+351~Z

2、K8+368,长1017米,右线起讫点桩号为YK7+353~YK8+366,长1013m,隧道最大埋深约60m。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左线平面线位为直线+R=1500的右偏圆曲线上(出口段),右线平面线位为R=2000的左偏圆曲线上(进口段)+直线+R=1400的右偏圆曲线上(出口段),纵断面均采用-0.30%和-1.5%的单向下坡。隧道路面设置-2.0%的横坡。1.3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1.3.1场地地形地貌、地层拟建隧道位于xx市xx工业区东xx,区内属丘陵地貌单元类型,地形起伏很大,沟壑发育,海拔介于57.6米~1

3、06.5米,最大高差48.9米。场区地势东西两侧低,中间高。场区地表为0.3~8.8米厚的第四季残坡积物,地表植被茂密,覆盖率90%以上,通视条件及交通条件极差,山脊有数条山间小路,宽度1~3米左右。依据钻探资料,本区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纪粘性土及变粒岩、片岩等变质岩。其中第四系粘性土层覆盖厚度不均,沟谷内厚度较大;基岩部分地段裸露,风化严重。1.3.2地质构造根据钻探情况,施工钻孔位置处共见2处构造蚀变带,一处位于szk2处,埋深9.0m,厚度0.8m,充填物主要为红褐色粘性土及片岩风化物。另一处位于szk7处,埋深21.0m,厚度约1

4、.0m,充填物主要为杂色粘性土及风化物,夹有碎石块。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韧性挤压变形构造和节理裂隙。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共发现断裂构造4条(物探推测12条,钻探揭示2条),规模较小,地表延伸较短,宽2—3米左右;节理裂隙较发育。①断层F1(地质测绘实质材料图,下同):位于左隧道K7+715附近冲沟内,产状115∠63,长约50米,宽2米左右。主构造面岩石较破碎,见褐铁矿化。②断层F2:位于左隧道K7+843附近冲沟内,产状1100∠630,长约70米,宽2米左右。挤压破劈理发育。③断层F3:位于左隧道K7+918附近冲沟内,产状850

5、∠580,长约60米,宽2米左右。主构造面岩石较破碎,见褐铁矿化。④断层F4:位于左隧道K8+000附近冲沟内,产状。730∠610,长约70米,宽2米左右。挤压破劈理发育。1.3.3场地岩土体特征根据钻孔揭露,分析场地岩土体成因,将各岩土体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3.1第四系粘性土层①耕植土(Q4pd)主要分布在场区表层,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含碎石角砾、片岩风化物及植物根系。②洪坡积土(Q4pl+dl)主要分布在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以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可塑~硬塑,含有少量碎石角砾及片岩风化物

6、,具铁锰质浸染,厚度一般1.8~4.9米,为第四系全新统风化洪坡积形成。⑧残坡积土(Q4el+dl)主要分布在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以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硬塑,含有大量碎石角砾及片岩风化物,厚度一般1.7~3.3米,为第四系全新统风化残坡积形成。1.3.4片岩、变粒岩区内所见片岩、变粒岩,分布于隧道中轴线及两侧,岩层产状一般为北西~南东走向,倾角35~70。。地表所见一般为强风化状态,各钻空L不同深度均见其存在。①片岩(Pt1fg)黄褐色~灰绿色~浅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厚度较大,地表多为强风化~弱风化,随埋深增

7、大,风化程度也逐渐减弱。②变粒岩(Pt1fg)风化面为黄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该岩层仅分布在szk6周围地段,风化裂隙发育,沿裂隙面伴有次生矿物。上述片岩和变粒岩属粉子山群岗嵛组地层,是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1.3.5水文地质条件1.3.5.1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运动特征,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三大类型。(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冲沟发育地带,其厚度较薄,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粉质粘土央有少量砂、砾及碎石,水量较少,流向主要

8、受地形控制,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途径。(2)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强~弱风化片岩及变粒岩中,水量较少,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地下迳流及下游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途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