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

ID:7012111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1-16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_第1页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_第2页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_第3页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_第4页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提醇沉及絮凝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作者:llrdwh(站内联系TA)发布:2008-07-03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早期中药的生产大部分为水煮、水煎汤药,摆脱不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解放后中药制剂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形成中药生产工艺与工程的问题。五十年代后期,中药的提取工艺就有水提醇沉法的记载。当时曾有不少中医药学者认为这种规模化的水提醇沉工艺必然影响中药药效,但当时的科学水平很难提出严格的科学依据。时至今日,已有相当比例的中药制剂之制备采用了水提醇沉工艺,有的单位甚至把水提醇沉视为中药提取工艺的“既定通则”。几十年来,对中药精制制剂以及

2、保健营养品如口服液、冲剂、片剂等的制备,基本上采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中国药典现行版所载玉屏口服液、抗感颗粒等都用本法进行精制。但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也发现了此工艺存在许多缺点,为此新工艺不断开发并应用,其中絮凝精制技术是应用面较广的一项技术。1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无机盐等。这些成分中能够产生特定药理作用的为有效成分。糖类主要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易溶于水,可溶于含水乙醇,难溶于无水

3、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直糖链或支糖链的聚糖。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乃至几千个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中药中的多糖主要有淀粉、菊糖、果胶、树胶、粘液质及纤维素等。多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氨基酸是指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的物质。可溶于水和稀醇,难溶于有机溶剂。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大多能溶于水而成胶体溶液,少数溶于稀醇,不溶于浓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有机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类

4、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小分子有机酸易溶于水、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有机酸则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生物碱是中药中的一类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多数游离生物碱溶于氯仿、乙醇、乙醚、笨等有机溶剂,不溶或难溶于水。多数生物碱盐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或难溶于氯仿、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苷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和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在中药中是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苷、蒽醌苷、皂苷、强心苷等。大多数苷类可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氯仿、苯等

5、亲脂性有机溶剂。挥发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物的总称。多为有效成分,易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及高浓度的乙醇中,难溶于水。鞣质是一类分子量较大的复杂的多元酚衍生物。能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无机盐是中药中的钾、钠、钙、镁等无机成分与有机酸结合而成的盐类。多为无效成分,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树脂是一类复杂的混合物,是植物组织分泌的渗出物。通常为无效成分。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色素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

6、类。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包括花色素等。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溶于水和冷乙醇,可溶于热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蜡为饱和及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酯。通常为无效成分。不溶于水和冷乙醇,可溶于热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2水提醇沉技术2.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在待制中药的水提液或浓缩液中,加入1-4倍的酒精后静置沉降以除去溶液中的醇不溶物,再回收酒精并加水稀释至规定浓度,过滤后罐封灭菌。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的

7、部分有效成分既溶于醇又溶于水的性质,采用醇水液沉淀部分不溶于乙醇的所谓无效组分如多糖、蛋白等,达到精制成品,提高制剂成品质量的目的。水提醇沉法操作简单,而且通过向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能使多糖等呈絮状沉淀析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此法十分流行,水提醇沉法是提取中药材的常规方法,然而在长期的应用中,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水提醇沉是从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首先要将有效成分从原料中提取出来,然后再将提取时带入的杂质分离出去,否则最后所得的提取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皆少,药用价值不高。然而,水提时不可能将全方中的各药的有效成

8、分完全提取出来。第二,用醇沉除杂,常常影响药效。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是一些有效成分如多糖、氨基酸等不溶于醇而被除去;另一方面,生物碱、苷、黄酮之类醇溶性成分,本来提取不完全,除杂时又受加醇操作的影响而不同程度的被裹附,致使含量明显降低。另外口服固体制剂也不用水提醇沉法。因为醇沉时将多糖等除去,醇液回收乙醇浓缩后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