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红门宫导游词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

ID:7026307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2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_第1页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_第2页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_第3页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_第4页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泰山红门宫导游词泰山红门宫导游词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泰山红门位于岱宗坊北,在泰山脚下,是中线登山的起点,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下面是2018招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山红门宫导游词,欢迎参考!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篇1红门宫,全名泰山红门宫,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与历城及长清两县境内的泰山南麓王母池西北。为攀登泰山之起点,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门,形似门扉而得名。红门宫,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

2、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自飞云阁洞北望,林荫夹道,石级绵延,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红门宫,为攀登泰山之起点,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门,形似门扉而得名。坐落于泰山南麓王母池西北。宫前建有“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三重石坊;宫内分东西两院,东院正殿三间,原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另有过亭和更衣亭各三间;西院正殿三间,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殿南有合云亭,殿右有且止亭。两院间高阁名曰“飞云

3、阁”,阁下为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整个宫内冬青滴翠,牡丹艳丽,红绿掩映,古意盎然;举首远望,泰安风光尽收眼底,每日晨曦辉映半山,景色极为壮丽,被称之为泰山“红门晓日”胜景。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篇2泰山红门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东院正殿原祀木雕弥勒佛,1966年毁;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西院为元君庙。其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

4、奶,今置九莲菩萨铜像;西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泰山红门,是泰山北路步行登山的起点。红门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从飞云阁洞北望,可以看见林荫夹道,石阶无限蔓延,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红门宫位于“孔子登临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石坊北。其地东临中溪,西依大藏岭,因岭上有丹壁如门而得名。红门

5、宫创建无考,明天启六年重修。它以盘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院,并以飞云阁跨路相连,拱形门洞上题“红门”两大字。西院为道观,宫门额题“红门宫”,祀泰山女神,为碧霞元君中庙。东院为“弥勒院”,供奉弥勒佛。  泰山红门宫导游词篇3泰山红门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东院正殿原祀木雕弥勒佛,1966年毁;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西院为元君庙。其正殿原祀元

6、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奶,今置九莲菩萨铜像;西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红门宫宫前三重石坊形若阶梯。前为一天门坊,明代建,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巡抚李树德重建,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中有孔子登临处坊,明嘉靖三十九年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并联:“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联语于1967年被凿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

7、档一天门坊前路西是关帝庙,始建无考,原祀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明清时山西盐商常在此聚会祭祀,奉福神,故又名山西会馆。1983年重修,现为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庙东院有古柏一株,墙外碣书“汉柏第一”。宫东跨溪而南是白骡冢遗址。传唐玄宗登泰山时乘白骡,礼毕下山至此,骡累死,遂封“白骡将军”,并备棺垒石为冢。现冢无存,仅留石碑,传为白骡冢碑。民国年间赵正印根据碑额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残字,断为唐高宗《小字登封纪号文碑》。1988年复立于原处,但残字碑已成无字碑。宫西是大藏岭,其巅有石屋能藏物,故名。宫后有一巨石耸立

8、,上刻“小泰山”。传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庙,旧时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国后庙毁,1985年重建。稍北路西有清代和民国年间“合山会记”碑26块,记载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自飞云阁洞北望,林荫夹道,石级绵延。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清人赵国麟留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