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金森工厂》教案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

ID:7042295

大小:10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2-02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_第1页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_第2页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_第3页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_第4页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哈金森工厂》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三、教学难点: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四、教学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设想:学生对邓小平十分熟悉,其事迹不须详细讲述,所以应该注重精神上的培养。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传记文学常识(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

2、类文学样式。(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一、性质。1、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2、文学性、艺术性二、功能。1、社会功能2、教育认识3、审美作用(4)传记的形式。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考据性传记回忆录日记(5)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3、各种名星传4、历史人物传5、海外人物传6、现当代企业家传7、普通人物传(二)人物介绍: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

3、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三)整体把握:通过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时间事件1921年4月23日来到巴黎211921年10月22日进入香布朗工厂1922年2月14日进入哈金森工厂1922年6月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10月17日离开哈金森工厂1923年2月2日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1923年3月7日又离开哈金森工厂(四)传记中引用的资料有:相关历史资料、相关人物的回忆

4、、后人重游故地的见闻。1、传记中引用资料有什么作用?引用相关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可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相关人物的回忆往往都是故事或细节,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厚;重游故地的见闻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2、在传记中,引用资料有什么标准呢?标准:客观事实(五)作业。通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课文研读。作为传记作者,能否在所写的传记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再次阅读本文,看看在女儿眼中,邓小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邓小平是一个执着、乐观、坚强、好学、智慧手巧、

5、不畏困难的人(三)课外拓展。我们还能够列举出哪些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并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他们的事迹。(第一节课布置预习)(四)小结(五)作业。第二教材1、伟人并非天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经历过苦难,经受住考验,正是法国哈金森工厂的艰苦生活,使得年轻的邓小平获得意志的锻炼,并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可用于“磨难”“考验”“逆境”“锻炼”等话题)2、邓小平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在法国哈金森工厂做工的那种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

6、可用于“乐观”等话题)3、邓小平的学历也不高,他曾对子女们说,他只有中学文化水平,他的知识,主要是在靠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他的智慧,也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可用于“自学成才”“实践出真知”等话题)21《铁肩担道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及背景材料;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掌握文中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掌握引用方法的运用。3.理解李大钊同志为革命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二、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中李大钊的行为表现和他的革命行为。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中长句的含义

7、。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侮,于是,多少有志之士为谋救国之道而四处奔走呼号。用他们肩膀担起救国的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位勇挑救国道义的革命前辈——李大钊。(二)传主简介及背景材料:李大钊,字守常,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89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李大钊同志从小失去父母,靠垂老的祖父抚养成人。他7岁入私塾读书,

8、经过9年严格的私塾教育,被称为“奇才”。16岁时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  李大钊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面前。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同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题。1913年冬,李大钊同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他在这里更多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