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

ID:7046104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2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案说明教学目标:1、从语言描写看《史记》的文学性。2、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文学的虚构与真实。说明:因为时间与应试的关系,我们文言课文的教学往往止于字词疏通、大意了解等最粗浅的层次,最多再加上点人物形象评析,比如廉颇的知错能改,蔺相如的以大局为重等等……但其实这类经过了千百年岁月淘洗的经典文言名篇在鉴赏层面应该有着比白话文名篇更为精彩的内容有待师生发掘。《廉蔺列传》中的对话描写十分突出,恰恰是其文学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又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司马迁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的情况下如何能将前人的对话记录得这样详尽。所以,第二课时将从《廉

2、蔺列传》中的对话入手,探讨其文学价值的同时,解决学生关于纪实与虚构的疑问。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讨《廉蔺列传》中的对话描写如何使历史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并能通过字里行间隐藏着的密码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2、激发学生对以下问题的深入思考:历史的记录当秉承客观与真实,文学手段的运用是否会损害史学价值。说明: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固然无疑,但鲁迅眼光老到的地方在于他深谙《史记》同时还是“无韵之离骚”。为何后世无数历史著作无能出其右者,唯《史记》独领风骚?纪实与虚构带着冲突矛盾却又相辅相成地促成了伟大作品的诞生。教学过程

3、:(一)引入作家叶永烈有不少纪实作品以人物为主,故有人称他为“传记文学作家”。他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在由“严肃、认真、按部就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审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叶永烈本人在其《出没风波里》一书中有如下记载:“他们一一向我申述传统的传记文学创作原则……小说是‘虚构文学’,传记是‘非虚构文学’。他们发现,初稿中有大段的人物对话,建议删去。……比如,马思聪和他的大哥在法国巴黎的大段对话,显然出于作者的虚构。因为作者并不在场,当时又无人记录,……这种虚构手法,不适宜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传记文学。”人物对话,本是小说中最

4、常用的表现手法。“小说笔法”在传记文学中到底适不适用呢?《史记》可以说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史书,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里面的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如果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角度来看,它可能同样不符合“传统的传记文学创作原则”,即其虚构的小说笔法“不适宜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历史传记。(一)删去对话,浓缩课文:请同学们试当一回恪守“传统传记文学创作原则”的编辑,将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物对话删去。同学分组讨论缩写,最后完成了这样一段史料(小括号内为省略的重要对话12则)——廉颇者,赵之良将。蔺相如者,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秦昭

5、王闻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愿以城易之。赵王与诸大臣谋(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举(2)蔺相如,王与之议(3)而遣之。相如以破璧(4)胁秦王斋戒,遣从者怀璧归赵。相如廷斥(5)秦王,秦王(6)卒毕礼归之。拜相如上大夫。其后秦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渑池。赵王行,相如从,廉颇诀之(7)。于会,秦赵争锋(8),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秦以赵盛设兵以待,不敢动。既罢归国,拜相如上卿。廉颇宣恶言(9),相如闻,不肯与会。于是舍人请辞(10)。蔺相如止以先国后私之语(11)。廉颇肉袒负荆谢罪(12)。卒相与欢。(由朱灵、徐灵、何欣阳、郑丹煜提供,胡一之修改

6、整理。             原文约2070字,缩为230字左右)显然,这样的缩写能够用最为简洁的文字保留历史的客观,但无法提供微妙的细节以便后人更为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那些事件、那些人物……就如同一棵枯槁的树,只有枝干,没有叶片,不再有蓬勃的生气,也很难激起生命的回应。(二)找回对话,加以鉴赏:在司马迁的年代(其时造纸的蔡伦尚未诞生),写作用字是极讲究经济的(“辞达而已矣”不仅出于内容的考虑,书写工具不够先进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如今键盘这一书写工具过于先进了,字越写越多也就不足为怪了),他不惜大费刀笔,把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语言描写刻在史册上,一

7、定是有理由的。让我们在课文中找回那些富有意味的对话,试图从中获得某些更为具体的信息、体会到某些言外之意或领悟到作者某种特殊的意图……举例(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段都有内容可供鉴赏分析,学生的思路也可能放得很开,不局限于教师的预设,下面的例子只取一二论之,不能面面俱到,只是一家之言,仅为引导学生、略作示范之用——(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在赵君臣商量的具体内容中至少透露出这么一些信息:秦无信,欺负弱国;秦军强大,以军事力量威吓弱国就范。所谓“弱国无外交”,出使秦

8、国这一外交使命必然将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所以要慎重物色一个能干的使臣,这就为蔺相如的出场作足了准备。(2)、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