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ID:71179584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1-26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_第1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_第2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_第3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_第4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编写时间:12月16日班级:座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苹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B.颈联用“有道”和“无情”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

2、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C.尾联描写的一幅荒村日暮图,止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D.诗中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2.简析颔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

3、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

4、的三、四句。(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