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

ID:71339518

大小:10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12-05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_第1页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_第2页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_第3页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_第4页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_第5页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_第6页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教案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可分为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两法。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1.避实就虚法。所谓“避实就虚”,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

2、意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虚”,具体说来也就是:假托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内容。避实就虚,可是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当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很多适于用这种方法。虚写,需要运用相似联想行文,多采用比喻手法。如由真实的“桥”可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友谊的珍贵”;由“家”可以联想到“珍贵的亲情”“人间的温暖”;由“根”可联想到“心灵的归宿”“祖国的统一”;由“水”联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质”“水滴石穿的精神”……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

3、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可见,“避实就虚”有两大好处:其一,思路畅达,行文自由;其二,便于挖掘,求深求新。若单单实写,内容往往浮于表层,没有深度;一旦避实就虚,则可更见深意,使描写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也可使读者因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例文借鉴】

4、责任“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哦,您是东史郎爷爷?”“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哦,责任?我知道,比如说:我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责任!对吗?”小女孩自豪地说。白发老人眼中流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们的祖国,我也很爱她,可我却曾因为爱她而伤害了别人。”“东史郎爷爷,你会因此而不爱自己的祖国吗?”“当然不会了,其实我一直很爱她,只是……”“妈妈说过,每一位日本人都要热爱祖国,就像热爱母亲一样。”“叮铃铃……”闹钟响了,小女孩睁开眼,丝毫没有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