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

ID:71350422

大小: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5-16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6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7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8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9页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10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知识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桃花源记》二.重点、难点:《桃花源记》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3.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三.新课讲解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

2、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晚年的《桃花源

3、诗并记》等,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2.翻译并评点课文:(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重点词语:行:指船行。忽:说明是偶然的。异之:为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之:指见到的景象。穷:穷尽,走到头。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4、(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评点: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林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2)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重点词语:舍船,丢下船。才:只,仅仅。悉:都。属: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