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ID:71362958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1-27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4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牧《赠别二首》原文、译文及赏析赠别二首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    

2、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

3、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鉴赏】    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4、。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

5、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