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

ID:71363056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12-05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澹然空水对斜晖——温庭筠《利洲南渡》原文、译文及赏析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

2、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3、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

4、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

5、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