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ID:7136310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12-05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皮日休《春夕酒醒》原文、译文及赏析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释】    ⑴夕:日落的时候。    ⑵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这里代指音乐。    ⑶罢:停止。    ⑷蛮奴:舞姬,婢仆。    ⑸酃醁(línɡlù):一作“酃渌”,美酒名。酃,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    ⑹馀(yú):通“余”,残留。    ⑺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⑻蜡:蜡烛。    ⑼寒泪:凄凉的眼泪。    ⑽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写作背景】    《春

2、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来咏史怀古,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情绪,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译文】    伴酒的乐声停了,赴宴的人们散了;诗人不胜酒力,醉倒了。当他一觉醒来,那翡翠色的烫酒水炉,还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诗人睁开蒙眬睡眼,呵,照明的红蜡已经烧短了,剩下那么孤零零的一枝,若明若暗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蜡脂融化着,点点滴滴,象凄凉的眼泪,不停地流,凝聚起来,竟化作了美丽多姿的珊瑚模样。    【赏析】    该诗表面上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实为一首咏史怀古诗。晚唐年代,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

3、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味深长。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诗从“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但宴会气氛的热烈,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蛮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极: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这“醉”字还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气氛。当诗人一觉醒来,“翠炉”的酒气仍然扑鼻,“馀香”诱人。这个细节,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

4、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结下不解之缘。这里,诗人虽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手法可谓极尽含蓄、曲折之能事。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诗的后两句,写酒醒所见景象:“短”字,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一枝”,点明红蜡处境孤独;“寒泪”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把“红蜡”写得形神毕肖,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