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

ID:71799438

大小:2.7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1-11-30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1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2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3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4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5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6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7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8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9页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再下雨“看海”,海绵城市建起来!在北京生活了这么久,最怕下雨天,因为只要一下雨,马路上就积水成灾,堵车的长龙根本看不见首尾,要是赶上冰雹或大雨(更别提暴雨了),铺天盖地的新闻肯定是“XX桥底多少车被淹被困”“大雨突至民众无路可寻”“XX惊现下水道吞人”“XX车站/地铁秒变水帘洞”……都说“好雨知时节”,可现在一场雨就能演化成一场灾难,简直苦不堪言!而且从全国来看,不只北京,其他很多城市也都面临着“内涝”问题,惊心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对该类问题进行避免甚至根治?!★事件回放: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一天内,

2、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据统计,在这场暴雨中,北京有79人死亡。根据北京市政府举行的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约为116.4亿元。尽管“7•21”的暴雨之殇已经远去,但暴雨引发的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争议却并没有如道路上的积水一样迅速退去。这场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引发人们的沉重反思并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化都市光鲜外表背后的种种隐痛。“城市内涝”下水道爱莫能助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0多座中型城市中有2/3逢雨必涝遇晴易

3、旱。每当发生严重内涝,人们总习惯性地追问下水道,因为人人耳熟能详——“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果真如此么?首先大家要明白城市排水管渠系统的功能是排除系统设计重现期(也即“几年一遇”)以内的暴雨径流,也就是说只负责普通雨水;而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并非下水道的职能范畴。不过北京市的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标准确实有待提升,目前的1年-3年虽然对于普通雨水的排放可以应付,但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单向度的排水排涝治标不治本对简单的补水和排水措施的过度依赖,让许多城市成为防涝防旱方

4、面的“单向度的城市”,这种思维的危害被专家一语道破:“花七八年搞建设,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一场大雨冲光,还要搭上大量的抢险救灾成本。”能不能建一座可以吸水的城市?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城市:在日本,不少城市的大楼和民居都实行楼顶绿化,大雨下来后被植物过滤并从根系渗漏到地下大大小小的蓄水池里,既可以补充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洗车等;在台湾,一条超长的地下排水沟可将台北的雨水储存或直排大海,让台北的街道不会内涝。这些城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绵城市”,它们是城市建设中为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留出弹性空间的结果。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