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ID:7191005

大小:32.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07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_第1页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_第2页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_第3页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_第4页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文章通过一住宅基础计算事例,分析了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 关键词:砌体结构;住宅;基础宽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7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6921(XX)08—0102—01   砖混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计算不认真,以致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酿成严重质量事故。①不少项目在缺少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下凭经验或盲目进行基础设计,其后果是建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

2、降,甚至开裂、倾斜,或过于保守,导致浪费严重。②对变形缝设置不按规定,亦无相应技术措施,对墙体稳定和强度不作必要的验算,或仅按建筑设计作粗略估算,造成结构隐患。③在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计算方面,忽视刚度要求,挠跨比偏小;承载力计算一般只注意正截面的要求,忽视了斜截面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对房屋抗震要求,如圈梁、构造柱的布置等,普遍不够重视。以上通病,在国家颁发的相关规程、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是属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设计人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学习规范,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但也有一些问题,规范尚未涉及,而按常规方法设计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建筑的安全度,在此笔者提出与同行作一探讨。

3、 1工程简介和基础设计   某第4层坡屋面砖混结构住宅楼,层高均为3m,另架空层层高2.2m,基础埋深H=1.5m,地基承载力fk=120kN/m2。 1.1基础宽度设计问题   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宽度在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各墙段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和已知的地基承载力沿基础长度方向取1m长来计算确定的。这种常规设计方法虽简单方便,但由于基础纵横交叉处底面积重叠,用上述方法确定的基础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将小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当地基承载力较低,基础宽度较大时,问题更加突出,应该对基底宽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1.2按常规方法分析计算基底宽度   将纵横基础交叉点定义为节点,每

4、个节点的范围为开间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及进深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假定条形基础的中心线与各墙体的中心线重合,并把节点分类为角节点1、边节点2、中节点3,则按常规方法求得各墙段的基础宽度分别为B1=1.39m,B2=1.88m,B3=0.31m,B4=0.88m和B5=1.48m。   对于边节点2,由B2、B4构成的节点基底面积:   A1=B2(2.25+B4/2)+B4×2   =1.88×(2.25+0.88/2)+0.88×(1.8-1.88/2)×2=6.57m2 边节点范围内基础顶面荷载合力:   P=1.8×106×2+2.25×226=890.1

5、kN   P作用下边节点范围内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   A=P/f0=890.1/120=7.42m2   因此,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比缺少   ΔA=A-A1=7.42-6.57=0.85m2   即有ΔA/A=0.85/7.42=12%根据类似计算方法,对于中节点3,可得其 A1=8.59m2 P=1227kN A=10.23m2 因而: ΔA=1.64m2 ΔA/A=16% 对于角节点1,可得其: A1=4.71m2 P=566kN A=4.71m2 因而:ΔA=0   由此可见,角节点的基底自然增补面积与重叠面积

6、相等,所以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角节点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等。在考虑基础宽度调整时,只需调整边节点和中节点即可。 1.3基础宽度调整方法   由于条形基础纵横交叉处面积重叠,按常规方法计算的基底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比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减少了ΔA,应对基底宽度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按地基反力均匀分布进行设计,且在设计中假定“基底总面积的形心与基底总荷载合力的重心相重合”,因此,不必考虑荷载偏心的影响,只需考虑力的竖向平衡。所以在A1中补足ΔA时,可根据竖向静力平衡的原理按节点各墙段的竖向荷载的合力与节点荷载总合力的比值将ΔA分配到各个墙段相应的基底面积中去

7、。设边节点各墙段应补足的基底面积分别为ΔA2、ΔA4: ΔA2=(2.25×226)×ΔA/P   =(2.25×226)×0.85/890.1=0.486m2 ΔA4=(1.8×106)×ΔA/P   =(1.8×106)×0.85/890.1=0.182m2   设上述补足的面积ΔA2、ΔA4转化为各墙段原有基础增加的宽度相应为ΔB2、ΔB4,则 ΔB2(2.25-B4/2)=ΔA2 得ΔB2=0.27m   故ΔB2/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