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

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

ID:723079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8

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_第1页
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_第2页
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_第3页
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混凝土表面抹灰质量问题我们在工程质量检查中和竣工核验时,发现许多工程的表面抹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等现象,尤其是混凝土表面抹灰更为昔遍,成为抹灰工程中的质量通病.近几年,我们改进了工艺和操作方法,能取得一些成效,简介如下;1问题的提出混凝土表面抹灰,一般使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混合砂浆打底麻刀灰抹面等。混凝土表面抹灰,一般是水泥混合砂浆多于其它砂浆的抹灰预翻混凝土构件多于现浇混凝土构件。由此发生空鼓裂缝等问题.有的在麓工过程中出现,有的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竣工后经过使用后才出现。2原因分析1空鼓(1)混凝土表面光滑。混凝土表面光滑,因而削弱了与抹灰层的粘结强

2、度,易产生空鼓.(2)混凝土表面隔离剂未清除干净,使与抹灰层脱离(3)抹灰材料使用不当,饲如在混凝土表面涂抹石灰砂浆.由于材质性能不同,牯结强度差,抹灰层脱离。(4)抹灰层过厚收缩变形大,影响砂浆粘结能力,另外,由于操作急于求成,抹灰一次成活,其砂浆粘结力小于收缩内应力等,也易产生空裂。2.2裂缝(1)砂浆水灰比过大.抹灰砂浆中.如水份过多,蒸发后形成空隙.尤其是水泥砂浆更为明显,削弱了砂浆的粘聚力.砂浆水灰比过大还会产生底层涂抹后,砂浆顺基层表面流动,造成抹灰层横向裂缝。(2)抹灰层赶压不密实.基体表面不平整,使抹灰层有厚有薄,赶压不密实,不均匀,收缩不一致而裂缝。(3)因受外力

3、影响使空鼓部位裂缝。(4)原材料选用不当,如水泥安定性差,砂子太细,含泥量过大等,均易产生裂缝。(5)属于设计不周造成的,如地基沉陷。结构变形,构件产生挠度、错位等均会导致顶糟或墙面抹灰裂缝。3采取的措施除设计施工尽可能考虑装饰等要求外,尚应做到以下几点:3.1混凝土表面清理和湿润(1)清理:抹灰前混凝土表面必须将粘结着的尘土、残余砂浆等清除干净。对混凝土表面在浇注时所使用的隔离荆,应根据种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洗刷(2)湿润:抹灰前湿润,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工序,必须做好。根据有关经验.宜采取隔离浇水(即抹灰前一天浇水)。浇水一般要使水分渗入混凝土表面2~3mm,井待表面稍干后再进行抹

4、灰,其目的是使砂浆避免早期脱水,而且使砂浆刊基体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从而很快粘结稳定,使抹灰与混凝土表面粘结牢固。3.2混凝土表面的几种处理方法(1)在光滑混凝土表面凿毛.增加牯结力.(2)刮毛或洒毛:抹灰前在混凝土表面先用水泥浆(水灰比0.37~O.47)刮一层,厚度l~2mm,或用水泥砂浆将混凝土表面洒(甩)成毛糙面,待稍干后抹灰。(3)做结合层;在抹灰底层砂浆中掺加一定救量的107胶水溶液,涂抹厚度一般在2~3mm。(4)机械喷毛打底:在混凝土表面,先机械喷毛2~3mm底灰。可以增加混凝土表面与抹灰层的粘结力。3.3原材料的选择与操作要求(1)使用安定性好的水泥,采用粗砂和

5、中砂,不宜用细砂和现场残渣粉碎的砂。(2)水灰比、砂浆稠度按级配要求拌制,以保证砂浆强度。(3)严格控制抹灰层的厚度.每遍不宜过厚,一般石灰砂浆、混合砂浆为8~10mm,水泥砂浆6~8mm为宜。因一次抹灰过厚时,人的臂力赶压达不到均匀、密实地与基层粘结牢固,易局部空鼓和砂浆裂缝.此外,还必须掌握好分层抹灰的间隔时间.以防止砂浆内部产生松动而造成两张“皮”的缺陷。(4)北方气侯干燥,浇水养护非常重要。因为抹灰厚度很小,其中水份有限,一部分为水泥水化的需要及基层吸收,另一部分水分蒸发。如果砂浆过早脱水会影响强度,因此对成品和底层抹灰必须按要求浇水养护。4.建议平整光滑的混凝土不要再抹灰

6、用钢模浇注的粱柱和用九夹板作底模浇注的平板如几何尺寸无明显变形可采用直接喷107胶水溶液,刮腻子刷涂料的做法.这样可减少装饰工程工作量,大大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4.1清理混凝土表面毛刺,整惨表面缺陷。4.2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喷刷107胶水溶藏,艘掺量为水量的l5%~2O%,使混凝土表面稍有流淌现象,(1~1.5mm厚)井嗳收一定的溶液,以达到使墙表面水泥微粒或粉尘胶结的目的,并增强头道腻子与混凝土的粘结力。4.3刮腻子:喷涂107溶液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对i膏体内部水分起封闭作用。同时107胶又可溶于水.因此,腻子刮上墙时,滞浆表面反软,腻子与基层有较大的粘

7、结力,避免腻子爆皮现象的发生。4、4腻子表面处理和刷涂料等工序按常规做珐施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