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

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

ID:7234518

大小:11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8

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_第1页
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_第2页
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_第3页
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_第4页
资源描述:

《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1)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英华双语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学科_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学生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掌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2.知道结晶的涵义。了解制取明矾晶体的过程。3.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4.知道浓溶液与稀溶液涵义,并且知道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一、定向自学知识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不

2、饱和溶液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在一定温度下继续加入溶质是否能溶解;方法是: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原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知识点2结晶方法4.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晶体来说是饱和溶液。5.结晶的两种方法:(1)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钠。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食盐氯化钠多种化工产品母液(2)冷却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知识点3饱

3、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这里指溶质为固体)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Ca(OH)2除外]7.能证明某KNO3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D)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8.下列措施一定能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A.加热不饱和溶液B.向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NO3C.不断地降低不饱和的KNO3溶液温度D.向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

4、水9.t℃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第4页共4页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该溶质。其中一定能能达到目的的是(B)A.只有②B.只有④C.①③D.②④溶质/gOKNO3晶体溶质/gOKNO3晶体溶质/gOKNO3晶体溶质/gOKNO3晶体ABCD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图所示的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C)二、合作释疑: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完善导学案,分配任务。三、互动提升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弄懂定向自学内容。2、教师纠错、点拨、拓展、延伸、板书等穿插其中。四、精讲拓展(一)小结:一、理

5、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应注意:1、首先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2、其次应明确“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在溶解NaCl的溶液,此时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了。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条件(这里指溶质为固体)1、上述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合适的,因

6、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若想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则可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的方法。三、结晶时应注意:1、无论是哪一种结晶方法,都得先形成饱和溶液后,才有晶体析出,且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固定的。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的饱和溶液。四、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1、浓、稀溶液的概念中强调一个“一定”,即“一定量的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

7、和溶液的概念中强调两个“一定”,即“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2、浓、稀溶液只强调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还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是否达到了溶解溶质的最大量)。3、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4、不同溶质的浓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不是饱和溶液。但同种溶质在温度一定时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有的浓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有的稀溶液却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