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ID:7244634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12-10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_第6页
资源描述:

《DB33 T 525.2-2004 无公害油茶籽油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5-01-23实施2004-12-23发布无公害油茶籽油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Non-environmentalpollutionoil-teacamelliaseedoilPart2:GuidelinesofproductiontechniqueDB33/T525.2—2004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ICSB66前言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油茶籽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浙江省是我国油茶的主产区。为促进我省油茶生产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保障身体健

2、康,特制《无公害油茶籽油》系列标准。DB33/525-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525-2004《无公害油茶籽油》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学会、常山县林业局、青田县林业局、仙居县林业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康志雄、陈友吾、吕爱华、陈天霞、沈坚敏、林伟标、张汝忠。无公害油茶籽油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

3、程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油茶籽油基地造林的立地条件选择、苗木质量、品种选择、定植、土壤管理、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油茶籽油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33/525中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DB33/T525.1-2004无公害油茶籽

4、油第1部分产地环境3立地条件选择3.1土壤条件、水质和大气质量按DB33/T525.1-2004的规定执行。3.2选择年平均气温15℃~20℃,最冷月平均气温>0℃,极端低温>-10℃,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日照时数1800h~2200h,适宜夏秋湿润,秋末冬初多晴暖,冬季无严寒的气候。3.3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地丘陵种植,普通油茶选择海拔高度<800m,最适宜为<400m的低丘缓坡地。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宜种植浙江红花油茶。3.4土层

5、厚度>50cm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酸性至微酸性,pH值4.5~6.5。3.5生产基地选择坡度<25º的山坡地,>25º的油茶林按生态公益林经营方式管理。4造林4.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高产优质、性状稳定,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品种。重点推广经省级良种审定(或认定)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乡土品种。4.2苗木质量采用2年-3年生芽苗砧嫁接苗上山造林,要求选用苗高30cm以上,接芽抽梢后的枝条基径粗0.3cm以上,无病虫害的苗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