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

ID:7244973

大小:32.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8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_第1页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_第2页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_第3页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_第4页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 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有效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实际,着力排查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纠纷,着力控制和解决越级访和非正常上访,着力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纠

2、纷,为推动广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条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的总体要求是:经常排查、定期分析,信息预警、事前防范,随时化解、应急处置,督导检查、责任倒查。 第四条坚持经常排查,做好定期分析。   定期排查。部门、镇、村组要落实专人负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村组实行每周排查,部门、乡镇实行每半月定期排查,市综治委每月定期排查。   重点排查。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中央和地方各级“两会”等敏感时期,以及重大政策调整等纠纷多发时期,要及时组织开展重点排查。对矛盾多发易发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项目和重点人头,要突出重点,加大力

3、度排查。   专项排查。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领域的突出问题或突发性问题开展专门排查。   联合排查。市综治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例会,联合司法、信访以及其他信访热点部门和相关基层单位,共同排查矛盾纠纷重点领域、难点、热点问题和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   建立台帐。市综治委对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要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卷,对信访人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以及案件的分流责任单位、调处时间、调处结果等做好记录,为动态分析矛盾纠纷、查究责任提供准确依据。   定期分析。市、乡综治委每季度、半年和年终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原因,提出对策

4、,并形成书面报告。 第五条坚持信息预警,做好事前防范。   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党政领导干部下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信访渠道,让民情民意顺畅上达,信访信息及时掌握。   完善信息网络。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网络。网络以市综治委为核心,乡镇、部门综治委为中心,站所、村专兼职信访员为网点。站所、村级信访员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访动态,及时汇报;镇综治委掌握信息,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稳控工作。   信息“五个必报”。村根据排查的情况每周汇总,及时上报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执行“零报告”制度。市、乡综治委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信息,要做到“五个必报”,即:影响社会稳定的集体访、异常访和群

5、体性事件必报;重大情况线索必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报;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报;一定时期综治维稳规律性分析必报。   实行风险评估。要坚持关口前移,对涉及民生的拆迁、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除事先公开征求意见外,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其中可能侵犯群众利益、引发群体性事件概率较大的决策,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暂缓或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稳定问题的发生。 第六条坚持随时化解,做好应急处置。   分类化解。对排查出的问题,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且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到位;对群众诉求合理、但

6、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协调有关方面要研究完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推动解决;对坚持过高要求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理顺情绪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的,要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扶贫帮扶等方式,使其生活得到保障;对以上访为名制造事端、煽动组织闹事的违法人员,要及时收集、固定、移交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处理。   协调化解。各级综治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梳理归类,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地区的矛盾纠纷,组织相关部门和镇、村进行协调会办,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并督促、指导和帮助有关单位和部门承办。对本级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应

7、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分流化解。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仲裁等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方式,发挥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多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包案化解。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升级激化,带有普遍性的疑难复杂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化解。包案领导要切实做到“四包”,即包处理解决、包联系协调、包督查督办、包教育稳定,一包到底,确保“案结事了”,不留后患。   限时化解。一般矛盾纠纷,应在15个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