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ID:7248540

大小:30.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8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各项体制机制,强化落实了各种制度措施,现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完备、应急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应急物资装备逐步改善。 二、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尽完善。虽然区级层面成立了区政府应急办,但各镇街和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农林、卫生、安监等部门承担着全区重要的应急任务,普遍反映部门内部没有设立相应的应急管理科室,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人手严重不够。   二是应急救

2、援装备尚待改善。我区现有高层建筑531幢,其中50米以上的337幢;地下建筑158个,拥有XX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大的杨家坪地下商场;易燃易爆生产储存销售单位75个,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战备储油站;有化工仓库及生产企业9家,加油加气站57家,应急任务十分艰巨。但目前用于专业救援的特勤器材更是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处置大型灾害事故的需要,处置急、难、险、重救援任务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三是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不够。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

3、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目前,由于应急保障投入不足,将直接面临应急装备、物资短缺,应急队伍建设难以到位,应急培训和演练无法开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根据《“十一五”期间XX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结合XX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和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1.由于农林、安监、卫生、公安分别承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突发事件综合应急协调处置的职能,建议在上述四个区级部门中挂牌成立专项应急指挥分中心,各增加人员编制

4、2名,专职从事本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处置工作。   2.在各镇街完成应急管理办公室挂牌工作,并内设1名专职工作者,直接负责镇街突发事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3.在各村、企事业单位分别设立1名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全面形成区、部门、镇街、村和企事业单位多级应急管理模式。 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资金保障   对此,建议区政府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工作资金,以XX年100万元为基数,逐年按一定比例递增,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1.应急管理工作经费需求约80万元,其中包括日常应急值守、一般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急专家组工作经费、应急管理培训、应急宣传教育、

5、应急设备运行、应急预案修编、应急考察调研、应急工作会议经费等。   2.安排20万元专项用于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由区政府应急办牵头,在区级层面举行1-2次大规模综合应急演练;四个指挥分中心在区政府应急办指导下,分别牵头在本系统内开展2次以上分类演练;区政府有关部门分别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开展1-2次针对性演练。   3.各镇财政按照现行的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别负担本级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经费。 进一步实现应急救援装备提升   建议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设立应急装备保障提升专项资金,重点用于:   1.石油化工、有毒有害、地震灾害等特殊灾害事故特勤器

6、材购置和公安消防应急救援人员个人防护装备改善。   2.四个应急指挥分中心专项应急救援和灾害事故监测预警装备投入。   3.各镇街灭火、防汛、抗旱等应急器材和保障基层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基本应急装备的购置,如防护靴、安全帽、强光手电、对讲设备和应急处置装备包等。   4.消防特勤装备改善,逐步提高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