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

ID:7252679

大小:34.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09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_第1页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_第2页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_第3页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_第4页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乡镇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政府的信誉,危及中央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文章就乡镇债务的成因及化解债务的策略进行剖析。 关键词:乡镇;债务;成因;对策   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是由中央、省、地、县、乡镇五级构成。从其职能看,中央、省一级承担着宏观决策和调控功能,而处于最低一级政权的乡镇承担着执行决策,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职能。由于乡镇债务过多,已举步艰难。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跑借贷、向上级主管单位争取资金、应付“吃饭

2、”、躲避债主追债、打债务官司等方面,无力顾及乡镇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事业的发展。乡镇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基层政府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乡镇债务的成因 政府调整,地方困难加大   1994年中央实行分税制改革,2002年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财力自上而下逐渐向上集中,加剧了县乡级财政的困难。如近年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跟进4万亿人民币的配套资金,这一部分资金应该通过地方财政来解决,但在XX年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地方财政要筹集配套资金显然很困难。XX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的公告显示,XX年第四季度下达的中央投资和XX年第一批和第

3、二批中央投资项目中,有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对于不到位的资金,只能通过银行举债的方式体现,据估计,有些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资金与银行贷款的比例高达1:10;地方政府充分利用XX年难得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乃至投资政策都大放松的历史机遇,通过建立各种融资平台,以“城投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带动项目投资,负债规模呈现10倍甚至20倍的增长。粗略计算,XX年全国地方政府形成的债务将高达6万亿,按此规模,相当于XX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00%多,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远远超过了风险控制预警线。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在XX年前8个月的

4、8万多亿信贷中,有近5万亿贷给了地方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仅4个直辖市通过该方式就融资近1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降低银行贷款的名义规模,在城建等项目上通过“股权信托”的方式,将银行的贷款通过信托转换成在建项目公司的股权,并通过未来回购的方式归还银行。而这种股权信托的方式在XX年上半年更是盛极一时,如果考虑到这部分在数字上被隐藏的债务,很显然,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目前统计数字显示的风险水平。 重视不够,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乡镇财政债务越来越沉重的主观原因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清,责任心不强,重

5、视不够,特别是对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机制,乡镇领导班子调整过于频繁,部分乡镇主要领导“新官不理旧账”,只图自己的任期过得去,对老债务基本不理。 财源结构不优,经济增长缓慢   由于相当一部分乡镇财源建设的着力点抓得不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不快,缺少骨干财源项目,导致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增收乏力,这些是导致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基石性原因。 权责不清,体制不顺   1、乡镇事权与财权失衡。分税制改革形成财力日益向上集中,事权都逐级下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事无巨细都得负责,乡镇政府所承担的

6、社会责任远远超过其承受能力,“小政府、大责任”是目前乡镇的真实写照。   2、体制不顺。现行预算管理体制难以调动乡镇积极性。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在确定县乡财政体制时,“保县紧乡”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虽然财政收入在大幅度增长,但乡镇的可用财力有限。近几年来,尽管县乡镇财政体制不断调整,财力向乡镇适度倾斜,但要保证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消赤减债的需要,困难仍很大,乡镇缺乏积极性。乡镇税收任务增速过快,税收成本过高。近几年,工商税收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但由于税源不足,缺口大,再加上乡镇党政领导政绩与财税收入完成情况挂钩,

7、乡镇为保住即得位置,只有通过控税、引税等各种途径来完成各项税收任务,导致乡镇税收成本增加,乡镇负债增加。有的乡镇任务的30%-40%为引税所得,成本在15%-30%不等。税收干部少,造成税收征收过程中乡镇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责权脱钩,征管错位。乡镇对任务部门也没有任何约束力。相反,为完成年度财税任务,每年还要给税务部门一定的征管经费,增加了乡镇的财政负担。 包袱过重,收支矛盾尖锐   乡镇干部为追求政绩,行政行为短期化,多半采取一年建设,多年还账的办法,在任期内盲目搞基建,不顾实际财力超前举办公益事业。靠欠、挪、借、贷大肆举

8、债,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从此一直背上沉重的包袱。 地方政府职能界定不清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职能界定不清,过多地介入到竞争性领域,决策失误或经营不善导致政府债务的形成。   1、政府直接介入生产性、竞争性领域投资失败,承担了大量本应是市场承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