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ID:7259695

大小:32.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9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_第1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_第2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_第3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_第4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经过几年基层工作实践,就我市新农村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感受:新农村呈现华丽转身、破茧成蝶的景象   经过几年持续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夯实,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农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日益提升,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不少示范点的综合环境甚至优于中心城区,整体上新农村呈现华丽转身、破茧成蝶的景象。   理念越来越新。以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为基本方针,结合吉安的实际,提炼出“五美”、“八不八多”、“八个严禁”,以及“全域规划、带状推进,镇村联动、镇为核心,绿化同步、产业配

2、套”等一系列工作理念,层次越来越高,发力越来越准。   投入越来越大。从XX年启动之初的每个点农民投资投劳和财政奖补资金10万,到而今每个点至少奖补资金30万,还整合了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加上农民自筹和投劳折资,每个点实际投入至少是50-60万元。   面貌越来越美。高标准打造了万安县长达26公里的“杨万线”综合示范带;各县市区尤其是吉泰走廊内涌现了一批精品示范点,以点连线成片,成建制地铺开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优化,新农村面貌越来越美。   覆盖越来越广。到XX年末,全市新农村建成点覆盖面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镇村联动点建设走在全省

3、前列,覆盖率约50%。   二、问题:新农村存在“民退政进”、重建轻管的隐忧   虽然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蒸蒸日上,但在一些村组、部分村民中还存在“民退政进”、重建轻管等现实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切忌“一俊遮百丑”。   农民主导性弱化,政府引导“不利”。部分农民依赖心理、等靠要意识严重,特别是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村组更为明显,认为只要在沿线沿路或处于重点项目周边,新农村建设早晚要帮我搞好。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周边村组,使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变了味”,有的村组只是想借此修好路,其他工作要求以敷衍拖拉为主。农民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4、,部分村组存在“民退政进”的现象。   规划引领性弱化,具体执行不易。有的规划过于考虑业务上技术参数的匹配,有的规划过于讲究横平竖直等美感,有的规划过于追求“脸面”,等等,导致实施时才发现存在投入大、不适用等瑕疵,难以操作,可能造成新农村的整体形象或局部景观的不协调,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   产业普惠性弱化,支撑力道不足。多年来,水稻产业收入是农民增收主渠道。虽然,全市推广了井冈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等富民产业,但仅有为数不多的农民得到实惠。相对而言,产业普及度不够高、普惠性不够强,产业发展的辐射、支撑力度都略显不足。   管理持续性弱化,建设

5、成果“不保”。多数新农村存在“一新二旧三乱”的现象,多数村民积极性的“保鲜期”仅为1-2年。申报点前积极性高,建设期间逐步弱化,后续管理更是跟不上,建设成果普遍难以巩固。   三、思考:新农村践行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愿景   随着“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战略的深入实施,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再停留在“三清三改”、“六改四普及”等简单层面,而是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内容,外表形象与内在质地相得益彰,产业规模和增收效益深度嵌合的美丽乡村。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必须凸显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文化是灵魂、管理是保障。   因地制宜优化规划,立

6、起“风向标”。规划是龙头,好的规划必须接地气、有内涵。一方面要接地气,充分体现适用性。有的规划过于贪多求全,好看不好用,村民颇有微词,务必紧密切合村庄现有地势地貌和实际情况,突出整体感观上的对路和管用。另一方面要有内涵,充分体现引领性。调研中基层反映,有的村庄规划是有规划无设计、有新村无新貌,也就是多数村庄规划如“俄罗斯套娃”一样简单复制,差异化不明显。要善于用心发现和挖掘个体特有的内涵,以创造性的设计理念,焕发出特色和灵气。   有的放矢孵化产业,挺起“主心骨”。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六大富民产业为新农村产业发展明晰了方向,但难以一蹴而就,后续仍然任重道远

7、。一方面要提高产业发展中“大户”的比重。相对而言,专业公司发展产业的作用更侧重于示范引领,真正能带动更多农民发展产业的还是种养大户。只有大户成了产业发展的中坚,才能产生更强的链式效应。另一方面要健全产业发展配套体系。   涉及到产业发展各个配套环节,扶持资金投放的“松绑”,农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提升等等,都需要突破体制瓶颈,创造集约优势,延伸产业链条。   精心梳理文化脉络,亮起“闪光点”。乡村的每一条路、每一段墙也许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传承着一段记忆,只是视觉上的疲劳让人忽略了文化的存在。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挖掘以下一种或几种乡村文化。一是历史文化。大多数村

8、庄开基至少是百年以上,还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庐陵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