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

ID:7269798

大小:915.27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2-09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1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2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3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4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6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7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8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9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终南望余雪》…………………………………………………………………1《送灵澈》………………………………………………………………………2《月夜》…………………………………………………………………………3《大林寺桃花》…………………………………………………………………4《题金陵渡》……………………………………………………………………5《杂诗》…………………………………………………………………………6《渡汉江》………………………………………………………………………7《送崔九》……………………………………………………

2、…………………8《泊秦淮》………………………………………………………………………9《逢入京使》……………………………………………………………………10《寄扬州韩绰判官》……………………………………………………………11《夜雨寄北》……………………………………………………………………12《八阵图》………………………………………………………………………13《赤壁》…………………………………………………………………………14《石头城》………………………………………………………………………15《登幽州台歌》………………

3、…………………………………………………16《江南》…………………………………………………………………………17《敕勒歌》………………………………………………………………………18《静夜思》………………………………………………………………………19《乌衣巷》………………………………………………………………………2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2《望岳》…………………………………………………………………………2

4、3《夏日绝句》……………………………………………………………………24《相见欢》………………………………………………………………………25《小池》…………………………………………………………………………2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7《五柳先生》……………………………………………………………………28终南①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城中增暮寒。【作者介绍】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

5、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注释】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③、霁色:雨雪止歇。【语译】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赏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

6、练含蓄,别有新意。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链接】积累描写雪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送灵澈①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②,杳杳③钟声晚。荷笠④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作者介绍】刘长卿(709~786),字文

7、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使留后,因被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而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又升任随州刺史。刘长卿当时诗名颇大,尤其擅长五律,他曾自称自己的诗为“五言长城”。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注释】①灵澈: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云门寺。②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③杳杳:远去状。④荷笠:背负笠帽。这时游方僧人代表性的装束。【语译】竹林寺深藏在青苍之中,告晚的梵钟声,渐远渐杳。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

8、—背负的斗笠上,一抹夕阳返照。归去吧,越中的青山,正迎着你——远行独归人。【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链接】送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