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

ID:7273234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10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_第1页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_第2页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_第3页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炭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目前人类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炭疽芽孢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可视性低、容易发送,曾被一些国家作为一种生物武器和恐怖行动。一、炭疽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炭疽?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2、炭疽病主要易感动物易感染动物主要是牛、马、羊、驴等草食动物。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感染本病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尘埃,以及接触污染的皮毛等畜产品而感染患病。人感染炭疽杆菌的临床病型有皮

2、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及炭疽性脑膜炎等。皮肤型易诊断治疗,肺炭疽、炭疽脑膜炎及肠炭疽诊断困难,症状严重,死亡率高。3、炭疽流行特点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畜,当患畜处于菌血症时,可通过粪便、尿、唾液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菌,如尸体处理不当,造成大量菌散播周围环境污染土壤、水源或牧场,尤其形成芽孢后可能成为长久的疫源地。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采食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和吸血昆虫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人的感染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和畜产品接触较多的人员,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干旱、多雨、洪水涝积、吸血昆虫多都是促进炭疽病爆发的因素。例如干旱季节,地面草短,放牧时易易接近受污染的土壤;大雨洪

3、水泛滥,易使沉积在土壤中的芽孢泛起,并随水流扩大污染范围,7-9月是炭疽发病的高峰期。从外疫区输入病畜产品,如骨粉、皮革、羊毛等也常引起本病的爆发。4、炭疽致病性及危害炭疽杆菌的荚膜与炭疽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机体组织内繁殖与扩散。炭疽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灌注量明显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感染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对动物的致病性主要引起草食动物感染发病,通常多发生于春、夏季节,主要是在被污染的牧场上摄食含炭疽杆菌芽孢的的饲料、饮水而发生,牛羊最易感,马猪次之。炭疽杆菌

4、进入易感动物体内随淋巴进入血流繁殖,引起败血症。(2)对人的致病性。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二、临床症状1、皮肤炭疽最为多见,约占炭疽病例的95%。分为炭疽痈和恶性水肿。  .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起为丘疹或斑疹,逐渐形成水疱、溃疡,最终形成黑色似煤炭的干痂,以痂下有肉芽组织,周围有非凹陷性水肿,坚实,疼痛不显著,溃疡不化脓为其特性。发病1-2天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恶性水肿:累及部位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部位,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水肿,扩

5、散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局部可有麻木感及轻度胀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及脑膜炎等并发症。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皮肤炭疽病死率为20%-30%。2、肺炭疽:吸入炭疽芽孢所致,多发生于毛皮加工人员。初期感冒症状,之后发展成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及全身中毒症状,2-3天内死于中毒性休克。3、肠炭疽:因食入未煮透的病畜肉制品所致,如牛、羊肉串等。有连续性呕吐、便血和肠麻痹,2-3天死于毒血症。肺炭疽和肠炭疽可发展为败血症,常引起急性出血性脑膜炎而死亡。三、诊断鉴别(一)诊断标准1.接触史:有与病畜或其皮毛的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皮肤炭疽的焦痂溃疡,肺炭疽的出

6、血性肺炎,出血性肺炎,肠炭疽的出血性肠炎,败血症的严重全身毒血症与出血倾向等。 3.确诊:需要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以及动物接种等。(二)鉴别诊断  皮肤炭疽应同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恙虫病、野兔热等鉴别;肺炭疽应于大叶性肺炎、肺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肠炭疽应同沙门氏菌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及其他急性腹膜炎等鉴别;败血症应同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鉴别。(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0*109-25*109/L。甚至可高达60*109-80*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可减少。  2.细菌涂片与培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别取分泌物、痰液、大便、血液和脑脊液作

7、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培养可有炭疽杆菌生长。  3动物接种: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家兔、豚鼠与小白鼠皮下,24h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接种动物大多于48h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查出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4.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等检测血中抗荚膜抗体。炭疽患者发病后3天开始产生此抗体,1周后大多呈阳性。恢复期血清抗体较急性期增加4倍以上,即为阳性。EⅡSA、免疫荧光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阳性率达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