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

ID:7295860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10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_第1页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_第2页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_第3页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_第4页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工自救互救知识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救互救知识讲义一、矿工自救、互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煤矿井下,由于瓦斯、煤尘、矿井火灾、顶板及机电运输等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时矿领导和矿山救护队在很短时间内难以到达现场抢救,所以井下矿工及时开展临场抢救和自救、互救对抑制灾情扩大、保护矿工自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大量事实证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积极抢救和自救、互救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每个井下职工都必须掌握临场抢救、自救、互救知识。二、自救和互救的概念:1、自救: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井下人员为了避灾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2、互救:在保

2、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救助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三、为保证自救互救的有效,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掌握以下几点:a)熟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b)熟悉矿井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c)掌握自救知识,会使用自救器。d)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和创伤急救操作规范。四、各种事故发生前的预兆:1、煤与瓦斯突出预兆(1)瓦斯喷出的预兆大量的承压状态的瓦斯,从可见的煤、岩裂隙中快速喷出的现象叫做瓦斯喷出(包括短时间喷出和长时间喷出)。瓦斯喷出常发生于能贮存瓦斯的地质构造破碎带、褶曲和石灰岩溶洞裂缝区以及沿采掘地压形成的裂缝处。其预兆

3、有:风流中瓦斯浓度增大或忽大忽小,并有嘶嘶的喷出声,顶底板来压的轰鸣声,煤层变潮变软等。(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A、有声预兆①煤壁发生颤动或冲击,并伴有响声,如煤炮声、闷雷声。②顶板来压,出现裂缝,发出断裂和支架被压断的声音。B、无声预兆①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质变软、煤质干燥、光泽暗淡、易粉碎或煤层倾角变大,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工作面压力增大,掉碴、片帮、煤壁外鼓等;②瓦斯涌出量增大或瓦斯浓度忽大忽小或呈喷出状;③打钻时夹钻、顶钻、喷孔及装药时顶炮等;④温度下降、空气变冷、煤壁发凉、气味异常、煤尘增多

4、等。2、煤层自燃发火的预兆a、煤层自燃发火常发生的地点⑴有大量遗煤或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的采空区(如采空区停采线处)。⑵巷道两侧和遗留在采空区内受压破坏的煤柱。7⑶巷道内堆积的浮煤或煤巷的冒顶、垮帮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孔洞等。b、煤层自燃发火的预兆⑴煤的氧化初期生成水,往往使巷道内空气温度增加,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⑵煤在从自热到自燃过程中,氧化产物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在井下可以闻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等。⑶从煤层自燃地点流出的水和空气,其温度较通常高。⑷人体有不舒服感,如头痛、闷热、精神困乏等。⑸空

5、气中出现少量的雾气。3、井下透水的预兆⑴煤层发潮发暗,出现“挂红”现象。由于水的渗入,使煤层变得潮湿,光泽暗淡,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附在煤(岩)表面形成暗红色水锈,如果挖一层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⑵岩层或煤壁出现“挂汗”现象,这是由于压力水渗过微小裂隙,凝聚在煤层或岩石的表面而结成小水珠。⑶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会骤然下降,煤层变凉,工作面空气变冷,人体有凉爽之感。⑷工作面可见到淡淡的雾气。⑸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鼓、两帮来压、出现渗水。⑹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这是离积水区较近的征兆。若出水清净,

6、说明水源尚远;若出水浑浊,表明水源已近。⑺煤岩层裂隙中有水挤出,发出“吱吱”的响声,有时还可听到像低沉的雷声和开锅水声。⑻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气味异常,因积水区有气体向外散发,使工作面中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大。⑼打钻时发现钻孔底松软或钻孔有水流出,说明即将透积水区。上述征兆,并不是每次突水前都会全部出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几个。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密切注视,认真分析,这对于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4、顶板事故的预兆a、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一般预兆顶板发生事故前,均有各种预兆发生

7、,一般有下列几个方面:⑴顶板压力急剧增大,靠近两巷的木点柱发生劈裂声;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活柱急速下降,安全阀泄液,活柱下降。⑵老塘内有顶板断裂的“闷雷声”。⑶顶板掉碴量增多,出现“下煤雨”现象;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⑷煤帮松软,片帮现象严重。⑸顶板“放线”裂缝增大,且缝内出现淋水或流出“白浆”现象。7⑹“问顶”时,声响不清脆,发出“空空”的响声。⑺伪顶顶板难以管理,漏顶频繁,局部冒顶次数明显增加。⑻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b、掘进、修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兆⑴迎头煤层、岩层松软,片帮、掉渣频繁。

8、⑵支架变形、损坏严重,“U”型支架明显下缩。⑶支架“打旋”,邻棚前后“分离”退山迎山,淋肩吊斜严重,腰帮背顶材料损坏时,发出折断的响声。⑷“煤炮”频繁,有时伴有瓦斯涌出。⑸顶板出现裂缝,有时伴有淋水。⑹伪顶难以控制,连续长距离空顶、支架不牢。⑺使用锚索网支护的巷道,出现大面积的断锚、断索或顶板离层速度聚变等。五、井下发生事故时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六、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