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ID:7304843

大小:33.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11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第1页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第2页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第3页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第4页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抓好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外语、计算机和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首要的是从思想上加强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已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希望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

2、响入手分析,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的是每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仅把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视为文化,它包括社会道德伦理、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民俗风情、思维方式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术界一向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在过去的一个很长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指西周至清中叶这三千多年历史中

3、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渗透了各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综合上述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据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学作品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反映中国伦理价值取向的,且长时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精神。   二、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明清四大名著,很多大学生只是看过一、二部,《唐诗三百首》一般都看过,但是真正仔细体会过的却是少之又少,

4、对于《尚书》、《春秋》、《四书五经》等,接触过的同学基本上达不到10%。可见当代青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贫乏程度。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就导致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不了解,而不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就使当代年青大学生缺少民族自豪感、缺乏自信心,同时也缺乏爱国心。   那么,目前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缺乏,追究教育过程,问题何在呢?   首先,教育目标单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要求大学毕业生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各项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等。由此造成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越来越体现出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忽视了在发展人的个性和心

5、理潜力方面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校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而忽视其教化功能,特别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重要功能。   其次,教育内容单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缺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更有很多院校根本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再次,教育方法单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单向的传授为主,注重教师的讲解,不够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过程。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动作用,忽略学生的接受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学生灌输,把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双向交流变成居高临下的教导,听起来冠冕堂皇,可就是

6、不能滋润受教育者的心田,结果授、受双方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受教育者不为所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育中不能够因材施教,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一律采取灌输的方式是无法收到好的教育结果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过于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化为先,道德教化诉诸个人内心修养,并重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邃,富有很

7、强的哲理性,其道德学说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所谓“仁者爱人”等是传统文化所期许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尽管有着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内涵,但这种重视教人明人伦关系,崇尚和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可借鉴。除以上内容外,可供借鉴的还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