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ID:7310482

大小:31.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1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_第1页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_第2页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_第3页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_第4页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许素丽   摘要:通过XX-XX年对玉米耕葵粉蚧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确定了玉米耕葵粉蚧在河北省鹿泉市1年发生3代,第二代对玉米危害最重,归结出第二代的1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并与其它一系列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玉米耕葵粉蚧;发生为害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XX)-08-0089-1 0前言   玉米耕葵粉蚧近几年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发展蔓延迅速,在华北的部分地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随

2、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其发生面积越来越大,河北省鹿泉市常年发生面积已达10万亩,7月中旬调查受害田块的一般受害株率10%左右,高者达50%以上,最高达93%。   除为害玉米外,玉米耕葵粉蚧还为害小麦、高粱、谷子和禾本科一些杂草,不寄生双子叶植物。该虫主要以若虫及雌成虫寄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附着聚集,刺吸寄主植物的汁液,轻者使受害植株的茎叶发黄,下部叶片干枯,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细弱,似缺水缺肥状;重者使根茎部变粗畸形,甚至全株萎蔫死亡,不能结实。为了控制其为害,我们于XX-XX年对玉米耕葵粉蚧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

3、进行了细致的跟踪调查,掌握了该虫发生为害的第一手材料,对防治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汇总。 1形态特征   玉米耕葵粉蚧雌成虫红褐色,披白色蜡粉,体长3.1-4.2mm,宽1.4-2.1mm,长椭圆形,较扁平,两侧缘近似于平行,眼椭圆形发达而突出,触角8节,足发达。雄成虫较小,体长1.4-1.45mm,宽0.25-0.3mm,身体纤弱,通体深黄褐色,3对单眼紫褐色,触角10节,口器已退化,共3对足,胸足较发达,前翅白色透明,长约0.8mm,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卵长0.5mm,长椭圆形,初呈橘黄色,孵化前浅褐色。卵

4、产在卵囊中,卵囊白色棉絮状,由雌虫分泌的蜡丝构成,一般长5-10mm,宽2-3mm不等,每个卵囊中一般有卵100粒以上。若虫共有两龄,一龄若虫体长0.61mm,尚无蜡粉;二龄若虫体长0.89mm,宽0.53mm,体表出现白色蜡粉,触角7节。蛹体长1.1-1.2mm,长扁圆形,也是黄褐色,触角、足、翅都可明显观察到。所结的茧长椭圆形,乳白色。 2生活习性   玉米耕葵粉蚧在华北平原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第二代为害为主,一般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主要为害夏播玉米幼苗。第一代耕葵粉蚧发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主要为害

5、小麦和田间的禾本科杂草。由于小麦群体较大,根系较为发达,植株接近成熟期,一般不表现明显的危害。6月中旬末,夏玉米出苗后,第二代卵开始孵化为若虫,若虫先在卵囊中活动1-2天,而后迁移到夏玉米的主根茎部,固定取食。受害植株茎叶发黄,矮小细弱,由于若虫群集在根基部的罅隙和凹处取食,所以根部通常出现许多小黑点,根尖肿大发黑、腐烂,产量降低;或聚集在近地面的叶鞘内为害,使根茎部变粗,基部叶片干枯,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不能结实造成减产。1龄若虫活泼,身体微小,体壁柔软无防护,还没有分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若

6、虫和成虫开始分泌白色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通常单株有虫3-8只躲在蜡粉中,粘附在植株上吸食为害。第三代耕葵粉蚧主要为害玉米和高粱的成株,使部分叶片出现黄色条纹,但这时植株已进入成熟期,对产量的影响不大。9月的中下旬至10月雌若虫老熟后的成虫开始做卵囊,把卵产在卵囊内越冬,一直到来年春天4月再次孵化为害。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3.1.1种植杭虫品种苗期发育较快、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基本不受害。   3.1.2合理轮作玉米耕葵粉蚧只寄生和为害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不为害双子叶植物,发生为害严重的

7、地块,可改种大豆、花生和棉花等作物,切断其食物来源,阻断其生活史。   3.1.3翻耕灭茬,消灭虫源玉米收割后,种植小麦前虽通常进行机械翻耕,但许多根茬仍留在田间,为玉米耕葵粉蚧提供了越冬的场所,故玉米收获后深耕灭茬,并将根茬带出田外作集中烧毁处理,可消灭大量虫源。因此在玉米耕葵粉蚧发生严重的地块不宜采用小麦-玉米二熟制栽培法。   3.1.4适时播种玉米适期播种,过早或过晚都有利于耕葵粉蚧为害。   3.1.5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复合肥等促进寄主根系发育,可以对其有抵制作用。   3.1.6麦田适时冬灌,有利于

8、减轻其发生和为害该虫越冬卵越冬时,浇大水提高土壤湿度,覆盖在土壤下的卵囊,易吸水受霉菌感染,从而发霉腐烂,影响存活,可部分减少虫源。   3.1.7及时中耕除草,尤其是清除禾本科杂草使土质疏松、墒情好,提高寄主作物的抗病能力和补偿能力。 3.2化学防治   3.2.1适时防治防治适期在第二代玉米耕葵粉蚧孵化后至1龄若虫期是用药液灌根防治最为有利的时期。因为玉米耕葵粉蚧虫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