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

ID:7313104

大小:35.2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11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_第1页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_第2页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_第3页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_第4页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疾控中心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  “双联”行动是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立足点在为民,用力点在富民,着眼点在基层。“联村”的关键在于共享,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联户”的关键在于服务,要时刻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改进作风,深入基层,真帮实扶,为农民群众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关

2、怀、送文化,为农户脱贫致富搞好服务,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农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底庄村地处新开乡北部,距乡街道2.0公里,南、北分别与本乡下周、冯家山村二村接壤,通村主干道1条3.3公里,为砂化道路。自然地貌为山、塬相间。截至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200元。按照最新颁布的农村贫困标准,全村现有贫困人口63户,近年来,按照“山区养牛、塬面栽果、川区种菜”的总体布局和每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的目标定位,全村共栽植果树435.91亩,主导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底庄村是全乡人口5个人口过千的村之一,位于新开塬面腹地,自然

3、条件较好。 一、村情现状   自然条件:底庄村辖6个村民小组372户1338人,其中男706人,女634人,均为汉族。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353.48亩,其中塬地1600亩,山地2532.13亩,人均占有耕地3.25亩。海拔1300米,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年日照2440小时。   劳动力资源:全村共有劳动力648人,其中男276人,女372人。从年龄看,16—35周岁的151人,36—45周岁282人,46周岁以上215人。整户无劳力的57户。XX年,全村外出务工163人,大多数外出务工者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劳动,年人

4、均收入1.3万元。留守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大多从事传统种养业。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全村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养殖以牛、羊为主,大多数农户以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以果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收入占总量比重小。   基础设施建设:全村主干道1条3.3公里,社道5条5.7公里,全部为砂化道路。完成农电网改造3社185户。依托全乡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348户。建成沼气池100眼,卫生厕所110座。全村无水利灌溉设施,山地多为陡坡地。通讯设备基本普及。“村村通”、“村

5、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目前还有32户居住在窑洞内。   公共服务设施:村内四年级以下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于底庄村小学,四年级以上就读于乡中心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卫生室、农家书屋、便民超市、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社会保障情况: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73户162人,五保户6户6人,其中1户1人集中供养,其余5户5人实行分散供养,每年领取五保户供养金2040元,生活水平基本可维持温饱。   全村共有残疾人34户35人,全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365户1320人,全村现有60岁以

6、上老人179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缴存社会养老保险562人。   计划生育:全村共有育龄妇女279人,其中无孩13人,一孩51人,二孩150人,多孩61人。落实节育措施205人,其中放环59人,结扎197人,皮埋1人。计生两户23户。   基层组织建设:现有村干部4名,支委委员7名,村委委员5名。党员65人,35岁以下党员16人,60岁以上14人;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14人,初中文化程度36人,小学文化程度3人,XX年发展党员1名。近年来,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

7、党员三卡管理、四议两公开、双评双议、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和谐五星”创评等活动,党员致富能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贫困原因分析 该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老龄化。该村的整体老龄化也造成了果农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主导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全村重点发展果产业,分两个年度共定植果园435.91亩,均为幼园。对套种产品的潜在开发基本为零。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通村主干道和社组道路都为砂石路,2532亩山地多

8、为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仅有221亩实施了梯田建设项目。现在还有32户农户居住在窑洞内。同时,由于建设时期没有详细统一的村庄规划,致使现居民点比较散乱,道路不通、排水不畅的问题非常突出。村部、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农民培训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小。   四是村级财务历史欠账较多,村属公共产业严重缺乏,除上级拨款项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