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与制度建设

破窗理论与制度建设

ID:7314221

大小:29.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2-11

破窗理论与制度建设_第1页
破窗理论与制度建设_第2页
资源描述:

《破窗理论与制度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破窗理论与制度建设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车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但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维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很重要,就像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整

2、洁、地面非常干净的环境中的时候,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啖,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同样,当我们处在一个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的企业,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持着这种现象,但是如果有人打破制度,也就意味着打破第一扇窗户。及时修好这块玻璃非常重要。及时修好了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现实生活中,每个单位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对规范管理工作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打破这种规章制度。如果为领导者首先打破,也就为普通员工打开了一个“缺口”,员工们势必群起仿之;如果为普通员工打破,领导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补救措施,

3、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整的各项规章制度必将重覆“破窗户”之辙。“破窗理论”昭示的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我们在工作中是不是该把握并利用这一惯性思维呢?在制度建设中也要考虑人的这种思维习惯。对平时制订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对于那些漠视制度的人如何处理,是严格处罚还是放任自流。对于这些人的处理结果就意味着对打破第一扇窗户的当事人的态度。因此,制度建设重在执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