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分离技术 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

纳滤膜分离技术 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

ID:7318705

大小:30.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11

纳滤膜分离技术 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_第1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 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_第2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 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_第3页
资源描述:

《纳滤膜分离技术 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滤膜分离技术回收利用含钼酸性废水  本文主要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对钼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钼酸性废水进行金属钼回收和废水的回收利用。1试验部分 1.1试验原液   试验所用酸性废水为钼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其pH在2.0~2.5之间。 1.2试验装置   纳滤膜系统装置采用上海某家企业提供的小型中试设备,设备最高操作压力可达2.5MPa。膜对液体的pH值要求范围为2~10。膜为管径30cm的管式复合纳滤膜。 1.3试验过程   首先进行设备调试、试压以及水通量测试。将原液经过过滤器后加入到纳滤膜废水处理系统,试验一次采用的原液为200L左右,分次加入。系统排空气后进行

2、全循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至少5~10min。循环过程中维持温度稳定。每隔数分钟测水通量的变化,当浓缩到一定倍数后,进行加水透析,控制加水透析量,直至达到脱盐的指标,此时试验结束,进行设备清洗。 1.4纳滤膜的分离原理   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根据文献[5]说明,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2.0meq/g。为此,可用道南效应加以解释: ηj=μj+zj.F.   式中ηj——电化学势;μj——化学势;zj——被考查组分的电荷数;F——每摩尔简单荷电组分的电荷量(称为法拉第常数);2结果与讨论

3、2.1浓缩液和透过液的分析   试验原液经过纳滤系统处理后的浓缩液和透过液的指标。   可以看出,该系统对原液的浓缩倍数可达6~8倍,对二价及更高价态的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截留率。对钼的截留率高达98%以上,对Cu、Fe、Ca、Mg的截留率都在80%~95%之间。对一价金属离子有较高的透过率,K、Na的透过率达60%以上。通过纳滤系统浓缩后的原液钼含量大为提高,对后续处理浓缩液提取钼极为方便。透过液各种金属离子指标较低,可以返回钼酸铵生产过程回用,达到环保效果。 2.2过程中水通量的变化   在试验过程中,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造成膜中液体浓度极差,会使膜通量逐渐变小。   随着时

4、间增加及浓缩倍数的提高,膜通量会逐渐减小。当通量减小到一定值时,可作为浓缩的界限值。 2.3加水透析   试验中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膜中液体的浓度极差增大,膜通量值有所减小,对膜也有很大影响,甚至堵塞膜,所以为了增加浓缩倍数,可在浓缩阶段后期加入适量水透析,提高浓缩的倍数。   加入一定量的纯水,膜通量值会有明显增加,这样可以增加浓缩倍数。 3结论   在本试验中,采用纳滤膜系统处理酸性废水,试验结果较为理想。表现在:   (1)试验所需操作压力不大,在1~1.5MPa之间。且设备占地小,能耗较小,处理时间短。   (2)浓缩倍数较高,可浓缩至少6倍以上。对钼和其他高价金属有

5、较高的截留率。方便了后续对钼和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回收。   (3)通过膜处理后的透过液可以返回生产系统回用,减少废水排放,达到环保要求。但试验局限于小型中试,试验过程对膜的寿命,膜的保养,膜的清洗等一些主要环节还未系统研究,所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