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ID:7321337

大小:331.68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2-11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学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2.威斯康星思想(p135)•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

2、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2.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三.论述题•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

3、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2.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强调公民教

4、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3.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二.简答题•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针对时弊动态调整,结合国选择。三.论述题•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与科技

5、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2)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培养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专门人才结构)、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的传承、选择与创造。•2.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3章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1.教

6、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为谁培养人);•(2)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三层次:•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各

7、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发展目标.•教育目的的作用:•(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与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概念差别:教育方针属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属学术性概念;•层次差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时间差异:教育目的稳定性好,教育方针次之,培养目标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