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

ID:7337025

大小:32.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2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_第1页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_第2页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_第3页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_第4页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顿悟陶行知理念 积极转变学困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顿悟陶行知理念积极转变学困生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之所以被称为是先进的,有生命力的教育,就在于它十分重视人自身的作用,把“人”当人看,将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地位提到主体的地位,也就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错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在任何时候,先生的奉献精神是引领我们向前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所谓尊重,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在素质教育中,就是不仅尊重优秀生,而且特别注意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主、自信、自强,通过

2、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所谓理解,就是老师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置换角色,将心比心,给他做人以真正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所谓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好,都能成才,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价值,这是尊重、关心、理解的集中表现,也是素质教育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因此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把学生当人看,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他们,学生的人格才能不断完善。下面笔者就从学困生在学校成因及如何转变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学校的“定性”教育   陶行知说过,要改造学校的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文化的精华。要

3、革除体罚,改良赶考,注重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然而在有些学校里,学习成绩的好坏通常用分数来表示,而各门功课的总评成绩最直观的差别与对比莫过于“排名”,“排名”的实质就是要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是一种精神体罚,远远要比肉体体罚残酷,主观目的是促进学困生向好的方向转化,然而客观上却是创造出了更多的学困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不同,成绩不好不代表一无是处,学困生标签不能乱贴!许多老师在开学初便在名为“排行榜”上张贴了全班同学的入学成绩名次表,以后每次考试都与之相比,前进一名记作“+1”,后退一名记作“-1”,进步几个名

4、次的学生给他一个“学习进步奖”,以此类推,时间一长,名次就自然而然排好了,还美其名曰“激励赏识教育法”。然而在终端评价的时候,老师会把退步名次较多的学生家长召集开会。当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考试层出不穷,排名就不计其数。因此许多学生在向心理老师诉苦时,说在老师公布考试总分的那天,几乎全班同学都在骂他们的班主任,原因是说他们的学生一提起分数就胆战心惊,说班上一半的学生厌学,有一些学生竟变得有点神经质了。   陶行知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可见,学生在学校里能否感到快乐,关键取决于学习

5、是否轻松且成绩是否优异,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有困难,成绩总是考不好,从那时起,他们的学校生活就开始痛苦了。假如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困难,或者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聪明,他们通常会失去自尊并且对学校的态度冷淡,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笨,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学校、老师、父母和同学们长期的评价中,自己也把自己排在了学困生的位置上,在长期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良评价中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度过每一天,严重者甚至认为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去,这会给孩子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些被排在学困生位置上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和勇气,自卑性强,心理脆弱并有障碍,导致有

6、的学校会发生学生自杀的悲剧。 二、教师的批评不当   陶行知说过,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有一位老师特会批评人,有一次这位老师正在上课,后排同学问前排同学几点钟了,前排同学回头说:“没带表,别问了。”结果正好被老师看见了,结果下课后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开始一系列的教育:从上课时讲话说到纪律散漫,又说到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分析了他在班里、年级中的位置,说很危险,又说到他不关心集体,逃了两次值日,最后还讲起他吃午饭时总剩饭,不爱惜粮食等。可以想象这位学生在老师的这

7、番批评后可能会无地自容,甚至会一蹶不振,无疑那教师缺乏的是应有的宽容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优秀的人格。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灵魂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施教者是人,受教者也是人,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是平等的人,不存在谁是主宰者,谁是服从者,这个问题道理上大家似乎都懂,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一些施教者常常忘记自己的施教对象,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头脑的人,忘记了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们是活生生的带有

8、强烈个性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