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ID:7348958

大小:373.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12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_第1页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_第2页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_第3页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_第4页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标准: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78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2016-12-23发布2017-06-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4789.35—2016前言本标准代替GB4789.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SN/T1941.1—2007《进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方法第1部分:分离与计数方法》。本标准与GB4789.35—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乳酸菌总数计数培养条件的选择及结果说明;———修改了改良MRS培养基

2、成分;———修改了平板计数的接种方法和接种量。ⅠGB478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含乳酸菌食品中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的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含活性乳酸菌的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2术语和定义2.1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一类可发酵糖主要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本标准中乳酸菌主要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嗜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3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

3、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3.1恒温培养箱:36℃±1℃。3.2冰箱:2℃~5℃。3.3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或灭菌乳钵。3.4天平:感量0.01g。3.5无菌试管:18mm×180mm、15mm×100mm。3.6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3.7无菌锥形瓶:500mL、250mL。4培养基和试剂4.1生理盐水:见A.1。4.2MRS(ManRogosaSharpe)培养基及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和半胱氨酸盐酸盐(CysteineHydrochloride

4、)改良MRS培养基:见A.2和A.3。4.3MC培养基(ModifiedChalmers培养基):见A.4。4.40.5%蔗糖发酵管:见A.5。4.40.5%纤维二糖发酵管:见A.5。4.60.5%麦芽糖发酵管:见A.5。4.70.5%甘露醇发酵管:见A.5。4.80.5%水杨苷发酵管:见A.5。4.90.5%山梨醇发酵管:见A.5。4.100.5%乳糖发酵管:见A.5。1GB4789.35—20164.11七叶苷发酵管:见A.6。4.12革兰氏染色液:见A.7。4.13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化学纯。4.14半胱氨酸盐酸

5、盐(CysteineHydrochloride):纯度>99%。5检验程序乳酸菌检验程序见图1。图1乳酸菌检验程序图6操作步骤6.1样品制备6.1.1样品的全部制备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6.1.2冷冻样品可先使其在2℃~5℃条件下解冻,时间不超过18h,也可在温度不超过45℃的条件解冻,时间不超过15min。6.1.3固体和半固体食品:以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置于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于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或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

6、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6.1.4液体样品:液体样品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入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2GB4789.35—20166.2步骤6.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6.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

7、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6.2.3乳酸菌计数6.2.3.1乳酸菌总数乳酸菌总数计数培养条件的选择及结果说明见表1。表1乳酸菌总数计数培养条件的选择及结果说明样品中所包括乳酸菌菌属培养条件的选择及结果说明仅包括双歧杆菌属按GB4789.34的规定执行仅包括乳杆菌属按照6.2.3.4操作。结果即为乳杆菌属总数仅包括嗜热链球菌按照6.2.3.3操作。结果即为嗜热链球菌总数1)按照6.2.3.4操作。结果即为乳酸菌总数;同时包括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2)如需单独计数双歧杆菌属数目,按照6.2.3.2操

8、作1)按照6.2.3.2和6.2.3.3操作,二者结果之和即为乳酸菌总数;同时包括双歧杆菌属和嗜热链球菌2)如需单独计数双歧杆菌属数目,按照6.2.3.2操作1)按照6.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