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ID:7363541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12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_第1页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_第2页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_第3页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_第4页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学生视角:“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难点: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教师思考: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学《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学中应把握好文章赞

2、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重点: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设计特色: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读中感悟。信息资料: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内容资料。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广胸怀。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

3、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方法一:理由: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程序:一、提示课题,点出“借”字。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突出哪能个字?二、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经过怎样?  C“借箭”的结果如何?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并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借箭”的经示是第

4、三段(按三段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等到这个时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样停的?为什么?  D“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E你认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知天---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    知地----大雾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鲁肃忠厚(保密备船)曹操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意出击。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华卓越。并通过周瑜与诸葛亮的语言、行动的对比,表现出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的风范,反衬出周瑜

5、气量狭窄,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的卑鄙行径。四、复述巩固,抓住“借”字。五、演读欣赏,体会“借”字。方法二: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这是贯穿在文中的主要线索。程序:一、复习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补题练习, 练习分清前因后果,训练有条理地表达。  (  )草船(    )借箭。二、抓住中心词,突出重难点。1、引导通读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结合中心词进行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1)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

6、“神机妙算”? (2)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2、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针对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建议,从“知天、知地、知人”三个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强调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体会。(抓住中心词,读书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复述课文。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互相补充、评价,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师生共同利用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演示借箭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合

7、作交流意识,评价意识,动手实践能力。)4、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诸葛亮是一个(     )的人。三、感情朗读,整体回顾。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整体回顾全文内容,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设局陷害;孔明大败失败周郎。)四、再回课题,学后质疑、解疑。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受”“偷”行不行,为什么?五、拓展表演,综合实践。利用手中搜集的关于三国人物的资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资料:1、《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罗贯中著。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号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国演义》的内容是描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