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

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

ID:73706065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09

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_第1页
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_第2页
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_第3页
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_第4页
资源描述:

《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陈独秀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点燃了民主、科学之火,推动思想解放、文化重建,进而引发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民主与科学既是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是现代化发展方式。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史家称之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此前不久,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5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第一次出现了共和国。但是,革命者无法像推翻封建制度那样一夜之间摧毁封建思想。没有信奉共和思想的人民,怎么会有共和国?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有功,但是他感兴趣的是改朝换代,由他本人当皇帝,而不是制度变

2、革。只有发动思想革命,才能彻底地推翻封建制度、破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建立民主制度。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以“六义”重塑中国青年,即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思想改造青年思想和国民性。“六义”的本质是民主与科学。对于没有自由民主传统、没有自然科学体系的中国,陈独秀有如普罗米修斯,《青年杂志》有如火种。举着这捧火种,陈独秀誓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

3、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用鲁迅先生的话,这是“从别国窃得火来,本意却是煮自己的肉”。用胡适先生的话,这是“在袁世凯要实现帝制时,陈先生知道政治革命失败是因为没有文化思想这些革命,他就参加伦理革命、宗教革命、道德革命”。100年前,陈独秀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点燃了民主、科学之火,推动思想解放、文化重建,进而引发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916年《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4、》。《新青年》在知识界引起巨大震动,形成了风起云涌、百家争鸣的局面。新文化的启蒙者和知识精英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乏善可陈,没有值得继承和营救的东西,应该从人格及情感上与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钱玄同提出“废灭汉文”的主张,认为两千年来用汉字书写的书籍多属孔学道教之类,内容无不荒谬有害,中国文字纯属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运用于20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必废以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鲁迅说,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