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ID:7370743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12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_第1页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_第2页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_第3页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_第4页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

2、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2、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

3、与弊处?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

4、/6★精品文档★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一、师生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

5、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

6、“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2、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

7、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的说明顺序。    3、拓展延伸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6★精品文档★分组讨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4、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5、延伸作业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

8、、报上、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