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

ID:7372864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12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_第3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_第4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_第5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   课型:诗词阅读欣赏课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语文第三册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教学目的:一、 理解词的上片中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二、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

2、明的意象。教学重点: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教学难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教学设想:  诗词的品位在于意境的高下,每首词的意境都客观地存在于诗词的本身,所以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教者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其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的过程,亦即要求把诗词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感、可述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  基于上述考虑,本节课教学力求将侧重理解、分析的阅读活动同侧重领悟的意境描述练习相结合。

3、  具体操作上,引导学生将作者笔下的景物画出来,帮助阅读欣赏,突出重点;经过分析理解,要求学生表达出作品的意境,突破难点。课前准备:   教师:{1}词的阅读录音带  {2}毛笔书写的 >词  学生:{1}预习这首词,主要突破字词关。  {2}有条件的可读一读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由作者导入新课: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

4、力。二、 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三、 为何以“长沙”为题?: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四、 展示词的放大挂图,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  怅廖廓   峥嵘    遏五、 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

5、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 教读词的上阙:a) 指点词的章法结构;导入对词上阙的分析: 这首词和我们初中学过的>一样,同属“双调”。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这首词以“长沙”为题,不妨看成一篇记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记游的呢?b)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答: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6、 、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铺叙  、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具体分析:a、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     学生齐答;教师板书,明确: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  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b、精当的用词:这七句中作者对数目、色彩、动静都有精当的描绘,指出作者用词精当之处。学生指出后,师生共同分析“万、百、红、碧、击、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

7、★等词的精当之处,如:“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击”: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翔”: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C、教师小结铺叙部分写法:对比映衬,点面结合。D、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比较: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小结:“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c) 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8、”、指名说出大意: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升沉究竟由谁主宰呢?、教师小结: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