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

ID:73743824

大小: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2-25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_第1页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_第2页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_第3页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_第4页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松突圆蚧灾害防治的探讨摘要:为有效保护松属珍稀树种和松属林木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林农松突圆蚧灾害的防治水平,对松突圆蚧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影响种群增长的因子、危害症状、传播途径、虫情监测及预报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松突圆蚧灾害的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松突圆蚧灾害的防治和松属树种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松突圆蚧;灾害防治;松属;有效保护;永续利用1引言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的一种动物,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进口或出口产品的植物检疫对象。我国198

2、2年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马尾松林中发现其存在,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台湾省、香港、澳门、广东和福建等地。松突圆蚧主要危害松属树种,尤其在马尾松纯林中危害最大,林木受松突圆蚧危害时,该群落栖于松针的基部,吸食松针的汁液,致使受害部位组织发黑、萎缩、腐烂,针叶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最终导致松针从枝干上脱落,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受害时间长的会致林木死亡。危害形式主要以成虫和雌若虫群栖于较老针叶基部叶鞘内吸取汁液,致使松针受害处变褐、发黑、萎缩或腐烂,继而针叶上部枯黄卷曲或脱落,枝梢萎缩,抽梢短且少,致使树势衰弱,影响松树生长。2形态特征松突圆蚧

3、体圆形或圆球形,成虫体长0.7~1.1mm,幼虫开始在松针上取食一段时间后,体内分泌蜡质,形成腊丝,腊丝封盖全身后形成厚厚的白色圆形介壳,幼虫发育到一定时期就变成蛹,再由蛹羽化成成虫;雄虫具有多次交配的能力,交配后成虫死亡;雌虫产卵、孵化下一代幼虫。松突圆蚧的雌雄虫的外观形状不一样,雌介壳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白色或浅灰黄色,介壳直径约2mm左右,1、2龄幼虫有两个橙黄色的蜕皮壳,偏向介壳边缘部分,有浅环状带纹;雄介壳长椭圆形,前宽后窄,头端有淡褐色的隆起,只有1个白色的蜕皮壳,位于介壳前端中间,尾端扁平,呈蟹青色。不同生

4、长阶段的形态特征见表1。3生物学特征松突圆蚧为卵生动物,少数胎生,卵期短,产卵和孵化同时进行。刚孵的幼虫一般要在母体介壳内停留一段时间,待适应环境后从介壳边缘的裂缝爬出。刚出壳的若虫温度越高活动越频繁,在松针上不停爬动寻找合适的寄生部位,取食时即将口针插入针叶内,固定不动。雌虫多寄生在叶鞘内,而雄虫多数寄生在叶鞘外的针叶上或球果上。2龄幼虫发育后期开始分泌蜡质,随着蜡质不断分泌、堆积,最终形成圆形的介壳。一些幼虫介壳颜色变深,尾端变长,前端出现眼点,最终发育为前蛹,前蛹蜕皮后成为蛹;还有一些2龄幼虫虫体和蜡壳不断增大,无眼点,

5、最后蛹蜕皮成为雌成虫。雄蛹发育时间为3~5d,羽化后的雄成虫在介壳内蛰伏,出壳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