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ID:73809280

大小:3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6-10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1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2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3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4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5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6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7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8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9页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提要:秦依照阴阳刑德学理确立了“尚水重刑”的治国思路,形成了严苛的秦政。西汉融合了儒家之教化刑德论、法家之赏罚刑德伦和阴阳刑德论,以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新的刑德论。刑德作为阐释政治秩序运行的学说,成为秦汉时期解释天人运行秩序的视角,奠定了中国术数的学理基础。关键词:阴阳刑德;秦汉行政;天人秩序;学理形成DOI:10.16758/j.cnki.1004-9371.2017.02.007秦始皇称帝,出于秦襄公以后之秦王对“帝”的崇拜,可以看作秦之先王追求帝业的实现,也可以看作秦对帝道之说的认同。1秦始

2、皇称帝后的重刑寡德,正是按照阴阳刑德观念主动选择的结果: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2如果说秦始皇称“皇帝”有取“皇”至高无上之义、取“帝”德合天地之义,带有理性色彩,那么随后所制定的行政取向,完全出于对阴阳刑德学说的接受。秦以水为德,崇尚黑色,补上了郊祀五帝时对北帝(黑帝)的缺失,使得秦足以合

3、乎五帝之德。秦行水德而取阴刑之意,推行刻薄寡恩之法政,则出于对阴阳刑德的信从。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说:“水主阴,阴刑杀,故急法刻削,以合五德之数。”3由此来看,秦行苛政,竟然源自阴阳刑德学说,足见这一理论在秦汉时期影响之深远。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阴阳刑德学说,如何作为秦汉学者观察宇宙运行、社会变动、人事吉凶的参照,影响着秦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行政措施的取向和人事变动的说解,并成为秦汉帝国的天人运行秩序的理论阐释。一、周秦刑德学说的分野与融通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故而立论有别。王利器先生曾言:“秦、汉间人言刑德者各执一端,儒家言

4、尚德,法家言尚刑……”1此乃就学理大概而言,落实到治国实践中,则必须兼顾刑德。按照桓范《世要论》的说法,刑、德作为治国的基本手段,在实践中有着孰轻孰重的区分:“盖德多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刑多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而亡者,秦也。”2其以刑德的多寡来区分帝道、王道、霸道,并由此对前代政治理念进行了总结。我们不妨由此深入到诸子学说内部,来观察刑德之说如何演化,最终成为秦汉学者的基本理据。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间有三个来源: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三是以阴阳论刑德。以赏罚论刑德,为法家的基本观点,可以看作

5、霸道学说对刑德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