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

ID:74198705

大小:22.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6-18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1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2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3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4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5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6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7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_第8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摘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代写论文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提炼和升华,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重点处理好三对关系,并要从学校教学、校园文化、树立典型、激励机制、师德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强和改进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关键词:“八荣八耻”;高校;德育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荣”和“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和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自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文化精神活动之始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辱观就是对“荣”

2、与“辱”的根本看法,由“荣”和“辱”两部分组成。“荣”即荣誉,是人的道德行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以及人对这种赞誉的追求,体现了社会对个人或团体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否定和谴责以及人的灵魂深处形成的羞耻心,体现了社会对个人或社会外部对社会内部的否定评价。简言之,荣誉是指人在履行了社会义务之后所得到的道德上的褒奖和赞许,耻辱是社会和自我对不道德行为的贬斥和否定。前者是外在的激励,后者是内在的心理束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第8页共8页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者大多是从耻辱方面阐述荣辱观

3、的,在他们看来,知耻不仅是立人之第一要义,也是关系民族和国家兴亡之大节。《尚书·说命下》中已有“其心魂耻”一词。《礼记》中说:“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孔子认为“知耻近乎勇”[1],并且十分重视“有耻且格”[2]的教化效果,要求人们“行己有耻”[3],即一个人出言行事应有知耻之心。孟子提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并且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4]。管仲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5]的命题,阐明了荣辱观念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且把耻与礼、义、廉并列,看做是“国之四维”,将耻置于治国方略之中。

4、荀子则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他突出强调了荣辱观“义”的标准:“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6]。他还进一步将荣辱区分为“义荣”、“势荣”和“义辱”、“势辱”,突出了荣辱的道义性质,摒弃了它的功利价值。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在私有制社会里,剥削阶级是以利己主义为出发点,把个人荣誉和剥削集团的荣誉置于劳苦大众的痛苦之上,其荣辱观实质上已成为等级制度和个人利己主义的代名词。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