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

ID:74422389

大小:20.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1-08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_第1页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_第2页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_第3页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_第4页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偏钨酸铵溶液的研究摘要:该研究主要是将钨酸铵溶液作为试验原料,使用双极膜电渗析法(BMED)制出偏钨酸铵(AMT)溶液。在此次研究中,也充分考虑了电流密度、料液WO3浓度和pH值等各因素对双极膜电渗析法过程的影响程度,并使BMED实验在优化条件下进行。根据实验结果:当电流密度控制在700A/m2,溶液WO3浓度在172.3g/L,碱室NH4HCO3浓度为1.5mol/L,并将渗析时间控制为600min,温度30℃左右时,BMED过程的电流效率平均达到72%,而耗电仅为0.88kWh/kgWO3,同时WO3的直收率高达99.9%,整体过程容易操作并且能够

2、平稳运行。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偏钨酸铵制备中图分类号:TQ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037-02偏钨酸铵(AMT)是制备钨系石油加强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其含有大分子量和极高的水溶性,让AMT成为工业中常使用的制备原料。在工业中,常使用热分解法将仲钨酸铵(APT)分解为AMT,基本原理为:APT加热分解出NH3,控制温度和压力并控制结晶体中的NH4+含量,从而将ATP转化为AMT[1]。虽然,经过长年的制备经验积累,此方法操作较简单而且技术也比较成熟,但不可忽视的确定是此方法AMT的收率较低,一般都低于90%,造成了原料成本的

3、提高,并带来废弃物处理不足的问题。第5页共5页此外,为避免这种热分解法的缺陷,又出现了另一种制备方式,即利用钨酸铵溶液为液相转化原料,调整钨酸铵溶液的pH值到合适范围,得到的AMT溶液浓缩为晶体。这种液相转化法却也有着产品质量不高、废弃物处理不合格等不足的问题。因此,该实验利用膜分离的技术,利用BMED将钨酸铵溶液制取出AMT溶液,并证实了此方法具有收率高、降低原料成本、产品质量较好、产生的废弃物较少等优点。同时,该研究着重考虑了电流密度、料液WO3浓度和pH值等各因素对双极膜电渗析法过程的影响程度,确定了BMED过程中的最优条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BMED方法制备A

4、MT溶液提供一定参考。1实验原理将在BMED仪器加上所需电压时,在膜堆内将形成一个定向电场,水分子在这种强大的电场作用下,解离呈H+和OH-,并定向迁移进入盐室和碱室[2]。随着电解过程的不断加强,NH4+不断地从盐室中迁出,而H+将不断的迁出,导致盐室pH急剧下降,一般来说,当溶液中pH降至4或以下时,就会有偏钨酸根的生成。而此时,碱室中的NH4+和OH-相互结合生成氨水,并在进一步的电解中形成偏钨酸铵和氨水的混合物。2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第5页共5页该实验选用的钨酸铵溶液是由钨矿经过碱分解萃取工艺得到的工业料液,用去离子水将其稀释到相应浓度即得到实验原料液。在实验

5、过程中用到的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2.2实验仪器BM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