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

ID:746322

大小: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09-03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精美语言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与德育:5、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1.朗读法。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

2、壕吏》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精美语言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与德育:5、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1.朗读法。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

3、石壕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精美语言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与德育:5、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1.朗读法。 3.诗歌境界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望岳》、《春望》。教学步骤:一、导入:杜甫:

4、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二、学习《望岳》(一)初读诗歌,感知韵味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

5、众山/小。  韵脚是:了、晓、鸟、小。押的ao韵。字音见书下注释。(二)分组讨论,体会意境 1、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诗文大意理解:泰山是如此雄伟,面对着齐鲁一带青翠的山色,一眼望不到边际。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

6、山,高高的山峰仿佛分割了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远眺,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此部分以整体为重,切忌逐字翻译。)3、体会意境:(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此问开放,但后要引导到“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一句。(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

7、呢?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三)读背诗歌,领悟感情  1、问题探究: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图解诗歌:       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    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泰山整体形象(诗眼)             虚         实       细望——荡胸生层云,决

8、眦入归鸟。(实景) 景色       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虚想) 感受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3、师生同读,要求学生读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